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是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但也有其他民族,如歐亞混血等。
由於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差異,各民族有著自身獨特的生活習慣,不同民族間通過對彼此風俗習慣的寬容和尊重來維持整體的和諧關係。
SIM GE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高等學府,不同種族的學生在此匯聚一堂,快跟隨SIM君的腳步,看看你同學家裡都有哪些習俗吧!

新加坡的華人
概況
大多數新加坡華人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等省份,主要信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語言以英語和普通話為主,但有時也說方言,如閩南話,粵語等。
主要節日及特殊習俗
中國新年:也稱春節。人們會將家裡裝飾一新,和家人吃團圓飯。親戚朋友間也會相互拜訪。
端午節:節日特色是龍舟競賽和吃粽子。
清明節:也稱掃墓節,人們會祭拜骨灰龕和祖先墳墓,以表對先人的紀念與尊重。
中元節:是道教和佛教信徒的節日,人們會燃燒祭品和舉辦街頭表演,向祖先和亡靈獻祭。
中秋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孩子們還有玩燈籠的習俗。
婚俗:宴會開始前,新人需向其父母、祖父母和近親敬茶,以示對長輩的尊重。長輩也會輪流以紅包或珠寶的形式送出禮物。
滿月宴習俗:主人會贈送蛋糕和水煮蛋給客人,親戚朋友也通常會回贈禮物或紅包。

拜訪時需注意什麼
進門時把鞋子放在門口。
見到主人時禮貌握手或打招呼以示問候。
稱呼長輩為「阿姨」或「叔叔」,以示尊敬。
不要送刀或鐘錶等被認為會帶來霉運的物品。
可以帶些食品類的禮物。
春節期間不要穿黑色衣服,因為黑色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顏色

在新加坡的文化代表中心
唐人街是位於新加坡河西南岸的一個華人聚居地。每逢重要節日,很多人會來這邊採購並觀看年度點燈儀式。
在唐人街附近不遠處,還有新建的新加坡華人文化中心,也是新加坡華人的主要活動中心。

新加坡的馬來人
概況
新加坡馬來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並以英語和馬來語為主要語言。早在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新加坡馬來人就從馬來群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地移民至此。
主要節日及特殊習俗
開齋節:標誌穆斯林齋月的結束。許多家庭會穿上同色調的新衣,並在家吃上一頓節日大餐。
哈吉節:人們會在當天舉行屠宰綿羊、羊羔、山羊和奶牛的儀式,並會把肉分給窮人、禮拜者等。
婚俗:新人坐在名為「pelamin」的寶座上,以一天的皇室成員身份舉行婚禮。客人們會在新人身上撒上黃米和花瓣以示祝福,同時還會送上紅包作為新婚賀禮。

拜訪時需注意什麼
進門時把鞋子放在門口。
問候異性時微笑或點頭即可,因為不同家庭的男女不宜進行肢體接觸。
不要攜帶伊斯蘭法中禁止的食物或飲料,包括酒精、豬肉和其他沒有按照伊斯蘭儀式屠宰的動物的肉。可以攜帶經認證的清真食品。
齋月期間拜訪馬來人的家要避免送食物。

在新加坡的文化代表中心
芽籠士乃是新加坡較為傳統的馬來人聚居地之一,在開齋節前幾周,這裡每天都會舉辦夜市。
甘榜格南對馬來人來說同樣重要,這裡曾是馬來皇室所在地,許多馬來人散居在此。現在它是蘇丹清真寺以及馬來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新加坡的印度人
概況
新加坡的印度人主要是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他們中大多是印度教徒,少數信奉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主要語言是英語和泰米爾語,有時也使用馬來語和印地語交流。
主要節日及特殊習俗
屠妖節:是慶祝正義戰勝邪惡的節日。人們會在門前畫上漂亮的裝飾畫,印度人會洗油浴並和家人朋友同去寺廟參拜祈福。
大寶森節:是印度教教徒向神靈尋求幫助時進行耐力測試的儀式。其他人也會在這天去寺廟祈福。
馴牛節:是用來感謝太陽神或蘇雅的傳統節日。祭祀食品是一鍋象徵繁榮和富足的加了牛奶的米飯。
婚俗:印度教徒的婚禮通常在寺廟舉行,新娘和新郎繞著火堆走三圈,然後把穀粒撒進火堆,象徵他們對永燃愛火的承諾。同時,賓客們送上花環和藏紅花米飯以示祝福。

拜訪時需注意什麼
進門時把鞋子放在門口。
與長輩握手時注意將掌心對著對方,並跪下接受祝福。
避免攜帶牛肉製品,因為牛對印度教徒來說是神聖的。
避免向印度穆斯林提供豬肉或豬肉製品。
購買食品禮物時最好先了解對方家是否是素食主義者。

在新加坡的文化代表中心
小印度在色蘭貢路邊,是新加坡印度人早期聚居地之一。現在這也是新加坡印度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其他民族
歐亞混血
歐亞混血人中很多是羅馬天主教徒或新教徒,以英語為主要語種,少部分說混合語言Kristang。歐亞混血人以魔鬼咖喱、辛辣肉製品和蔬菜等菜肴而聞名。

娘惹
娘惹也被稱為海峽華人,是華人和馬來人的混血兒。他們信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多個宗教,並以英語和馬來語為主要語言。

在新加坡學習期間,去同學家做客的機會肯定不少,關於新加坡不同民族的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多少呢?不知道的就趕緊學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