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巴厘島,香港
曼谷旅行就是「低層階級」
去歐美旅行的就是
「高層階級」?
這清奇說法
咱可是第一次聽說。。。

01
在新加坡,你屬於哪個階級?
最近,新加坡李光耀
公共政策學院
進行了一個特別清奇的調查
《車,公寓和雜菜飯》
這個調查可是
赤果果的給新加坡人
劃分起了「階級」
這個報告採訪了500多人
什麼階層的人都有
問大家關於「high class」
和「low class」的定義

圖源:LK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結論也是不出所料
高達66%也就是一半以上的人
都覺得評判階級的標準
那就是收入

其他因素那也是
非常「物慾」沒跑了~
1,房子
2,教育
3,車子
4,度假方式
5,語言
6,社交網
7,家庭幫傭

圖源:LK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具體來看看吧~
收入
大家都達成一致
階級和收入關係最大
但是具體多少
那可就是眾口不一了
有人覺得月入5k
就是高收入
有人覺得月入8w多
才是高收入
這相差十幾倍也是醉了~
但是,整個調查中位數
顯示大家認為
月入超過1萬5新幣是高收入

圖源:Monster Day Tours
有些人覺得月入
3k-5k是低階級
有人覺得1000新幣才是
中位數是月薪2000新幣
那就是低階層

你達標了嗎?
(手動再見)

房子
那麼住在什麼房子
才算是高階級呢?
最多人提到的就是有地住宅
說白了就是別墅

其次是公寓,優質洋房
5房式的組屋
複式住宅,Loft等等

大家眼中的富人區
就是Bukit Timah, Nassim Road,
Tanglin, Orchard
Botanic Gardens, East Coast
Beauty World, Sentosa Cove
Marine Parade, River Valley
Sentosa, East Side
Oxley Road......
武吉知馬,烏節路
升濤灣什麼的你懂的~

教育
這一點還挺有新加坡特色
一般來說大家很少
把階級和教育相提並論
但是,受調查者很多表示
高階層應該受過高等教育
至少是上過大學
當然,海外大學更有資歷
這可能跟新加坡實行
精英教育制度是分不開的
政客,醫生,律師等
這些新加坡普遍有地位(錢)的人
都是精英階層

相比之下受訪者認為
通常低階層就是受教育程度
比較低的人
家庭
其次,受訪者認為
家庭也是影響階級的因素
這也很好理解
大家認為窮生窮,富生富
認為階級是「固化」的~

*瘋狂的亞洲富豪劇照
車子
在新加坡有個古老傳說
就是大家追求5C
cash, car, credit card, condominium
country club membership
也就是金錢,車子,信用卡
公寓和俱樂部會員
沒錯,現在要說的就是車子

很多人也覺得車子是
劃分階級的標準和因素
受訪者認為開BMW
和梅賽德斯,或者歐洲車子
那才是高階層
度假:有錢,有閒
還有很多人認為
有錢有閒才是高階層的生活方式
比如有時間去旅行
但是,旅行目的地
那還是有「鄙視鏈」的呢~
去歐洲,日本,美國
或者非洲這種小眾旅行地
自駕游或者潛水者
在受訪者眼裡比較「高級」
瑜伽,運動,藝術等
才是高階層的愛好

去峇厘島、香港、曼谷
民丹巴淡,大馬等旅行
唱卡拉OK,看電視等日常愛好
都跟低階級掛鉤!
語言
新加坡是雙語國家
大家都說英文和母語
但是,語言習慣也成了
受訪者眼中階級的標準
英文比較高級
當然,有外國口音最好
而且,有人覺得在新加坡
很多高階層人群是華人
那麼,說Singlish和方言
就顯得沒那麼「高級」了

品牌
用奢侈品的就是高階級
哪些算是名牌呢?
大家感受一下

相反,這些品牌
就比較接地氣了~

除此之外還有些人覺得
有女傭養狗的人
就是比較高階層
總的來說就是。。。
"
「住在HDB,低收入
沒有存款
總是買toto,沒上過大學
工人階層的父母
英文說不好,讀華文報紙
去泰國台灣旅行
在NTUC買東西」
——受訪者描述低階層
「有很多空閒時間
住在大房子裡
開名牌車子,經常旅行
用奢侈品包包
在環境很好的地方工作
通常很開心
有著許多相同背景的朋友」
——受訪者描述高階層
"
也有不少人認為
階級不光和物質掛鉤
還有行為
比如,高階層的人應該是
比較有禮貌,守秩序
甚至是樂於助人的~
hmmm,不過整個報告看下來
也太「刻板印象」了吧
看看大家怎麼說:

「這太刻板印象了」

「階級論又捲土重來」



大家都感到很抗拒
覺得不應該如此劃分階級
這也不免讓大家想起來
之前在新加坡社會課本
就出現過對階級的劃分
引發過全島熱議
社會學習輔導書上
是這麼寫的
High SES
高階層
* 每天在家用英文交流(此處劃重點:不是Singlish,而是正式英文)
* 高爾夫和網球
* 學校假期常常出國旅行
* 在高級的餐館吃飯
Low SES
低階層
* 每天在家使用Singlish或者方言進行交流
* 在HDB公共區域玩足球和籃球
* 在小販中心和家裡吃飯
* 學校假期做兼職
這個言論當時就被噴慘了
這回做了調查也不被大眾接受
可以說在新加坡
大多數人三觀還是蠻正的
02
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
不得不說,有人的地方
就有「階級」的存在
在新加坡卻不主張階級的固化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
致力於解決社會分化
「社會分化」或是「社會分層」
是政府這幾年來所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
李顯龍總理在
2013年國慶群眾大會說:
「雖然我們擁有一個優良的教育制度,但社會分層越來越明顯,競爭也越來越劇烈,人們不再專注於實際的學習,而是專注在考試的成績。為此,我們必須重新調整,維持體制的開放,把焦點專注在一些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長遠目標上。」
他當時語重心長地指出
「我們絕對不要一個
固步自封的精英體制」
確保擁有一個開放
沒有入學障礙的體制
讓所有傑出的學生都有機會攀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