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6日訊)為了不浪費食物,一群「食物回收者」在農曆七月中元節不畏忌撿祭品,3小時收穫超過120個橘子;他們為了確保不冒犯「好兄弟」,事前還向道士請教。
據《新明日報》報導,反消費組織(Freegan In Singapore)今年第3年在中元節撿祭品,發現或因為公眾不願出門,疫情下的中元節祭品比去年少。
41歲的鄭春林是本地反消費組織的發起人之一,該組織主張儘量不花費,以拾荒、分享物資及環保的方式維持生計。
他不僅在平日裡撿拾市場中沒人要的「丑」蔬果,還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撿祭品。

反消費組織撿了超過120個橘子。(取自面子書)
鄭春林受訪時說:撿祭品是為了減少食物浪費,一般人在晚上8點至10點之間祭拜,他午夜後出門,看到很多人都沒把食物收走,而這些食物隔天早上就會被清潔工丟掉。
他說,在中元節那日共撿到122個橘子、2個黃梨、2個蘋果和一些香蕉。他自己吃這些食物,也會分給親友和鄰居,除非他們介意這是祭品。
他說,由於收集到的祭品食物沒有很多,因此便沒捐出去,他也擔心有人會介意。
「去年一個半小時,我們就撿了超過120個橘子,今年撿了三小時,才達到這個數量。可能是因為疫情,大家也不願意出門祭拜了。」
香燒完可拿祭品
道士說,只要等到香燒完,就可拿走祭品,因為那表示「好兄弟」已「吃完了」,在拿走祭品時只要對「好兄弟」道謝就可。
風水師陳威良受訪時說,拜祭結束再拿祭品就不會冒犯,所謂拜祭結束就是等香火滅掉。
「平日裡大家祭拜神明,也是在祭拜後就會把食物分給人吃,所以是沒有問題的。」
大學生也參與
大學生首次參加撿祭品活動,表示許多人或許不接受,但對他來說,不浪費食物更重要,希望明年可以撿更多,將食物捐出去。
首次參與撿祭品活動的25歲大學生賴柯宏坦言,因為擔心父母會不高興,因此不敢和他們說,但他覺得很有滿足感,因為「拯救」這些食物。
他從今年初開始對反消費主義感興趣,在6月加入民間組織Food Rescue Sengkang,成為義工;他每周都會到巴西班讓批發市場,與其他義工一起收集剩餘的蔬果食物,派發給有需要的人。
「新加坡有很多人吃不飽、餓肚子,也有很多人在浪費,有些人看到食物外觀不好看就不要吃,因此為何不撿起這些食物,把他們分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