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南北與東西線的第一代66列列車將從今年第二季起陸續「退役」,陸路交通管理局不久前以82萬8000元,把這批舊列車脫售給本地一家廢鐵處理公司。不過也有部分列車會保留下來用作教育和培訓。
陸交局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它已在上個月16日把處理南北與東西線第一代舊列車的合約,頒發給位於大士的廢鐵貿易公司Toyotron私人有限公司。
這項合約價值82萬8000元,Toyotron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起重儀器及運輸服務,以拆除和銷毀這批舊列車。

南北與東西線的第一代列車,自1987年通車以來,已營運超過32年。圖為1987年11月8日,楊厝港與大巴窯之間的地鐵線啟用後,第一代列車投入服務的第二天。圖中列車正從宏茂橋地鐵站開往碧山方向。
陸交局早前已宣布將更換所有66列由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製造的第一代列車,它們在南北線於1987年通車時就已投入運作,營運超過32年,是新加坡最老舊的列車。
它們曾在2004年至2008年間進行翻新,但由於列車已過30年壽命,能夠繼續翻新的地方有限,若繼續使用可能影響地鐵可靠性,當局因此決定讓它們「退役」。
陸交局發言人說,這批舊列車將從今年第二季開始陸續「退役」,「這會配合新列車的運抵逐步進行,不會影響地鐵的運作」。

南北與東西線的新列車將從2021年起運抵。(陸交局∕龐巴迪構想圖) 政府早前已向總部設於德國的加拿大公司龐巴迪(Bombardier)添購66列新列車,預計從2021年起至2024年分批運抵新加坡,取代南北與東西線的第一代列車。加上由龐巴迪為新車隊提供的30年長期維修保養服務,這項新列車採購合約總值約12億元。 據知,陸交局不會銷毀所有66列舊列車,而是會保留部分列車用作教育和培訓,具體數量還未確定。 去年7月,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曾說,陸交局考慮把其中一或兩列舊列車保留下來,並展示讓公眾參觀。 國防部:舊列車可用於反恐培訓 陸交局受詢時透露,目前正同各個表示有興趣保留舊列車,用於教育和培訓的機構討論,這些機構包括國防部和多家大專教育學府,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及工藝教育學院(ITE)。 國防部透露,準備把退役列車用於新加坡武裝部隊在國土安全與反恐行動方面的培訓,這些列車將會安裝在興建中的武裝部隊軍訓城(SAFTI City)內,作為軍訓城裡模擬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一部分。 新加坡理工發言人說,退役列車或相關部件將輔助電機與電子工程文憑課程的教學,讓上高速運輸科技領域科目的學生能「身臨其境」。「學生將能更好地了解列車的電氣系統,加深他們對地鐵的工程知識。」 1987年啟用的第一代地鐵列車,在過去32年的歲月里,日復一日地載著形形色色的人出行。

對於爭分奪秒的都市人而言,穿行在軌道上的一節節列車,早已融入城市景觀,以致鮮少停下腳步去多看一眼。 隨著第一代列車將從今年第二季開始陸續「退役」,讓我們對照今昔,看一看地鐵系統這些年的演變。

過去,國人搭乘地鐵時,是將車票塞入收票閘箱,電腦驗明車票後,車票會彈出,扇狀的閘門也隨即自動打開,讓持票人入閘。

左:第一代地鐵列車啟用時,地鐵人員教導公眾如何購買車票。他們必須在售票機投入銀角,並按下正確的按鈕。右:時隔30多年,如今多數乘客都使用易通卡,易通卡的自助充值器也改為觸屏。

第一代地鐵列車不僅站立空間較有限,走道也只有一排拉環,乘坐時會感覺十分擁擠。

新列車的車廂內部有更寬敞的空間,拉環也增加至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