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馬、台、日的年度漢字陸續出爐,分別為「港」、「騙」、「亂」和「令」。(李國豪製圖)
隨著2019年即將來到尾聲,幾個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與地區陸續選出了自己的年度代表漢字,以表現今年的世態和人們的感受。
漢字的博大精深,往往產生一加一大於一的加成效果,一起來看看以下這些漢字「何德何能」拿到年度漢字的冠軍寶座。
新加坡
《聯合早報》主辦的「字述一年」已邁入第九個年頭,今年經公眾投票選出的年度漢字是「港」。
這也是新加坡年度漢字連續第二年選出和其他國家地區相關的單字,2018年的年度漢字是「馬」。

15歲的攀岩高手張瑞恩(圖)攀上三層樓高的岩壁揭曉本地的年度漢字。(聯合早報)
今年6月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引起全球注目,在某些面向和香港同質性極高的新加坡自然也時刻關注當地局勢。
有關香港的新聞長期占據本地中、英文媒體的新聞版面,相關的文字報道、視頻在各大社交平台總是引來大批網民留言,正反意見激烈交鋒、陳述看法,因此以「港」來反映今年本地輿論的焦點所在,並不為過。
進一步細看「字述一年」的年度漢字候選名單的10個單字:

(聯合早報)
除了最終中選的「港」,在最終評選微差落後排名第二的「亂」和其他的「反」、「懟」、「極」、「火」、「青」也都與香港有關:
「亂」
反修例運動從6月初的和平示威逐漸變質,讓香港社會失序成一團亂。
「反」
反修例運動一開始就從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一個「反」字開始,後來竟成了反政府。
「懟」
這個字比較少見,念成dui的第四聲,含有怨恨、對抗和牴觸的意思,也是香港反修例市民怨氣衝天、各種不合作、誓死不退的展現。
「極」
反修例運動從和平走向暴力抗爭,社會秩序陷入狂亂,整個香港陷入一種極端失序的狀態。
「火」
勇武派在港鐵縱火、向警方拋擲汽油彈,同時也以打、砸、燒的「裝修」手段破壞商家,一名政見不同者甚至被放火焚燒。
「青」
香港青年無疑是反修例運動的主力,許多戴上防毒面罩衝鋒陷陣的勇武派示威者幾乎清一色都是年輕人。

反修例運動的主力都是年輕人。(法新社)
十大年度漢字候選名單中,除去代表新加坡今年落實《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以打擊假信息的「假」、瑞典「氣候少女」格蕾塔·通貝里引起全球關注氣候暖化議題的「暖」以及象徵中美貿易戰的「貿」,十個候選漢字中就有七個漢字與香港有關,作為最具概括性的「港」脫穎而出的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
從去年馬國經歷歷史性政黨輪替,馬國首相馬哈迪重新上台後給新馬關係添加火藥味,讓「馬」成為了2018年本地的年度漢字,再到今年香港反修例運動讓「港」成為2019年的年度漢字,可以看出國際事件比起本地事件更能吸引新加坡人眼球的端倪。
馬來西亞
馬國今年的年度漢字是「騙」。

(星洲日報)
如果將今年度的「騙」和2018年的年度漢字「變」放在一起看,其實不難理解「騙」之所以成為代表字的原因。
去年馬國經歷建國獨立以來首次改朝換代,許多雀躍萬分的馬國人將這種「變」視為擺脫過去的契機。
尤其對馬國華人而言,種族政策、貪污問題、朋黨利益掛帥、經濟發展不利都是他們期許新政府上台後能夠予以摒除的負面元素。
然而,執政逾一年的希盟政府帶給馬國人的,卻是一張又一張無法兌現的選舉支票:經濟沒有好轉、種族課題依舊占據政治主流、陰魂不散的馬哈迪主義再度降臨、統考文憑遲遲不獲承認等等……都讓曾經滿懷期待的馬國民眾深感受騙。
排名第二的年度漢字「厭」也充滿了厭煩的負面意涵。
第三名的「馬」更是直接指涉被評為「思維仍活在上個世紀』的馬哈迪對馬國政經制度仍有一手遮天的影響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謂的「變」帶回了老馬,卻不曾帶走縈繞馬國數十年的政治亂象,真的被「騙」很大。

馬哈迪是馬國政局變天中的「不變」。(路透社)
台灣
台灣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合辦的「台灣2019代表字大選」選出了「亂」字。
這也是「亂」在時隔11年,繼2008年後再度獲選為台灣的年度代表字。

台灣羽球選手周天成(圖)揭曉2019年台灣年度代表字。(聯合新聞網)
本次「亂」共有兩位推薦人,台灣知名導演李安和台灣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
李安表示,台灣今年「很明顯,到處都繃得很緊」,是對一些理想的反彈和教訓。他希望台灣人有一年能做到「和」這個字:
「彼此了解、彼此尊重,和氣一點,為大家想一想,共同生活。」
另一名推薦人李家同則將矛頭指向蔡英文政府,稱普悠瑪列車意外事故、教育改革等都讓他覺得台灣有點亂。從中美貿易戰到香港反修例運動,以及兩岸關係進一步降至冰點,都讓民眾感受到混亂與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反同性婚姻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理事長曾獻瑩推薦的「謊」排名第二,批評蔡英文政府「謊」稱尊重去年公投結果和「謊」稱性別平等教育的多元。
在光譜另一端,同婚標誌性人物祁家威推薦的「跨」字則拿到第四名,他認為台灣同婚專法通過後,是跨越傳統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創舉,而部份人面對同婚合法化這件事也必須跨越心理鴻溝,以智慧化解偏見。
台灣於今年5月17日正式通過同婚合法化,創下亞洲首例,但這項議題在島內仍經歷著正反雙方的激烈辯論。

台灣立法院今年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報導者)
另一方面,台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等機構共同主辦的2019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則把「困」選為兩岸年度漢字,彰顯兩岸今年進一步緊繃的關係,以此寄望兩岸關係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出困局。
日本
明仁天皇於今年4月底退位,5月1日其子德仁天皇即位,頒布新年號為「令和」。跨越平成,迎接令和新時代的2019年,「令」大熱當選日本的2019年度漢字。

(產經新聞)
「令」除了意指新天皇上位的年號「令和」之外,也有呼應今年日本消費稅調帳等諸多「法令更動」的意涵,日本藝人違法的醜聞也讓「令」多了勸請遵守「法令」的意思,同時也部份指向今年因應各種天災而發布的「警報令」。

向民眾揮手致意的德仁天皇(左)和雅子皇后(右)。(網際網路)
「港、騙、亂、令」是今年新、馬、台、日分別選出的年度漢字。
相對日本年度漢字還帶有那麼一絲展望未來的新氣象,馬國和台灣的年度漢字都充滿了濃濃的負面意涵。
至於新加坡選出的「港」字,乍看之下與本地無關,但或許國人在連番轟炸的香港新聞中能夠引以為鑑,進一步思索自己所想像的美好國度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