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地鐵線開挖墓地,這些陰森地方你們知道多少

2020年10月03日   •   5萬次閱讀

編按: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曾在1978年有213個墓地,但隨著時代變遷,地段持續發展,政府不得不開挖墓地,興建跨島地鐵線、住宅區、擴張空軍基地等。如今21世紀,新加坡所剩的墓地已不多了。跟隨著作家,看曾經的墓園,了解新加坡歷史的由來。

按慣例,先夸自己: 從小就是戲精的我,腦迴路之清奇,從小學日記方可看出一二:

2000年筆 外婆逝世第二年,全家長途跋涉前往瀋陽郊區掃墓。親戚們圍在墓碑前擺滿供品、上香祭拜,我被擠到了隔壁墓碑旁。我問爸爸這麼多墓碑都是誰?爸爸說:「是別人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你得謝謝他們在這陪姥姥作伴。」從此便覺得墓地是個靜謐親切之地。

後來學校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全體師生默哀一分鐘。我對革命先烈們自報姓名,告知他們現在已經不再打仗,孩子們都能上學,我三餐溫飽、吃得胖乎乎的…… 打那兒起,又覺得去墓地是件莊嚴肅穆的事。一來二去,「逛」墓地成了我的癖好。

新加坡的墓地(一)

初到新加坡時只有紅、綠兩條地鐵線,穿行於新加坡東至西、南到北。我住偏東部,所以出行全靠巴士。每次路過Bugis(武吉士)附近都要趕緊跑到巴士上層,窺探一片神秘的墓地。這裡名為 Jalan Kubor Cemetery (惹蘭古柏公墓),是一座穆斯林墓地。

惹蘭古柏公墓始於19世紀初,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穆斯林公墓,由馬來皇族、阿裕尼(Aljunied)家族和印度穆斯林三部分組成。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曾以此公墓為重點研究對象,並在墓碑上發現了多種文字,包括阿拉伯語、馬來語、爪哇語、武吉士語、英語、漢語和古吉拉特語。

新加坡的墓地(二)

前幾天去學生家的路上,無意間發現地圖上有個小標誌:

紅色字體:佘有進之墓 Seah Eu Chin 佘有進(1805-1883年),潮籍華商,因叱吒商界而得「甘蜜大王」稱號。他18歲時身下南洋謀生,經過數年刻苦奮鬥成為首個甘蜜種植園主,並創辦「有進公司」。19世紀中也是新加坡「甘蜜時代」的鼎盛期,在高達800個甘蜜、胡椒種植園中,以佘有進為首的潮籍商人占據其中的90%。

當時民間流行諺語 「陳天蔡地佘皇帝」,可見佘有進在華人社會的地位毋庸置疑。善於與人打交道的他也被殖民地政府委任太平局紳士,助理司法。1845年,佘有進以早期潮州省府「義安郡」為名創辦「義安公司」,旨在為新加坡的潮州移民謀福利,建廟辦學、操辦同鄉們的身後事。

位於市中心的粵海清廟和位於烏節路的義安城。 想看佘有進的墓地,需穿越茂密雨林 :

新加坡的墓地(三)

提及佘有進的墓地,就不得不說附近的另一片墓地:武吉布朗。

Bukit Brown Municipal Cemetery (武吉布朗公墓)建於1922年,Bukit為馬來文中「山坡」之意,Brown命名於1840年抵達新加坡的英國商人 George Henry Brown。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地方,但你或許知道西部地區「文禮」以及「文禮地鐵站」,取自華商周文禮之名 Chew Boon Lay (1852 - 1933年),此人正葬在武吉布朗墓地。

根據新加坡傳統文化協會(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提供的《武吉布朗指南手冊》顯示,此地共有大約10萬座墓碑,其中包括許多華人先賢。

福建墓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墓丘、三合碑(墓碑+四合桌+仲碑)、碑手、墓埕和土地公碑,碑文以籍貫為首。潮籍墓則由墓丘、墓碑、碑手、卷書柱、福神組成,碑文以「祖」字為首。

早期先賢的墓碑刻有清朝皇帝年號,但1942至1945年之間則被迫刻上日治時期所用的日本天皇年號「昭和」。更有碑文註明當時華人稱新加坡為「寔叻坡」 (Selat Por)。

重新補色的墓,兩個錫克門衛格外顯眼:

新加坡的墓地(四)

克蘭芝烈士公墓位於新加坡西北部,入口處有新加坡首兩任總統墓。 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依薩(Yusof Ishak) (容貌請參考新幣頭像)

刻有姓名及年齡的墓碑大約四千多個,但另外24000個骸骨無從辨認,統一刻在大石碑上:

1942年2月8日,因通往新加坡的長堤被毀,日軍從柔佛海峽登陸克蘭芝。駐守克蘭芝及武吉知馬山的盟軍軍隊和星華義勇軍奮勇抗敵,犧牲無數。

借用其中幾個墓碑上看到的一串文字 :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為邪惡感到羞恥),感恩自己既未受舊時代下南洋的剝削之苦,也沒經歷戰爭年代的烽火連天。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經營自己,不負生在和平時代。

-- 其他墓地--

Bidadari Cemetery

公墓位於新加坡東北部,建於1904年,共有大約15萬墓碑。園區分為基督徒區、穆斯林區、印度教徒區以及僧伽羅人區。先賢林文慶(Dr Lim Boon Keng)夫婦葬於此地的基督徒區。

新加坡紫線地鐵站中的 Woodleigh(兀里站) 建在 Bidadari 墓地之下,傳聞此站頻繁出現靈異事件,因此最初幾年並未開通。

新加坡日本人墓地

19世紀末,日本妓院老闆二木多賀治郎買下一塊7公頃的橡膠園,將其作為南洋姐的墓地。南洋姐是早期被騙到南洋的日本女子,大多淪為妓女客死他鄉。

Bugis (武吉士)一帶是19世紀新加坡的「紅燈區」,俗名日本娼寮街。據記載,明治二十年(1887年),新加坡約有南洋姐一百人,而1892年這個數目飆升至610人。光顧日本街的除了中國南下的苦力,還有歐洲軍人和水手。

烏敏島的墓地路

烏敏島是不少徒步愛好者遠離城市喧囂的首選地,而烏敏島上也有一片華人墓地,名為咖啡山村。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