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受疫情衝擊的航空業在疫情結束後將陷入不得不漲價的窘境。(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2019冠狀病毒疾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社交距離」成為人們家常便飯的行動指南。
如今,許多國際專家都在警告世人,疫情結束後,人與人之間「相敬如賓」的社交距離有必要常態化,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作為當今移動速度最快且乘客數量眾多的交通工具,飛機也難以逃脫社交距離的束縛。
戴著口罩的空服員,機艙內一半的位子必須空出來,上廁所不再需要跟身邊的乘客說聲「不好意思借過一下」,這樣的場景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飛機上再正常不過的景象。
連帶的,機票價格肯定會隨著航空業者在滿足社交距離的同時,還必須保持盈利而水漲船高。航空公司網頁上的價格也不再是我們過去所熟悉的數字。
著名廉航亞洲航空一句令人耳熟能詳的廣告口號——「現在人人都能飛」(Now Everyone Can Fly ),在后冠病時期聽來恐怕會格外刺耳。

未來航空公司可能強制規定乘客和空服員都必須在機上佩戴口罩。(路透社)
部分恢復營運航空已開始實行社交距離措施
上周二(21日)開始恢復部分營運的廉航捷星亞洲(Jetstar Asia)是其中一個開始為后冠病時代的社交距離常態化作出因應的航空公司。
捷星亞洲指出,該公司每一航班的乘客最多只能有112位,相當於承載量的60%,以便在機上貫徹安全社交距離條例。
同時,所有乘客和空服員都必須戴上口罩。機上只提供水給乘客。至於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飛機餐,則將暫時從乘客的視野中消失。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紐西蘭航空、荷蘭皇家航空和美國聯合航空也將採取類似的措施,將部分機艙座位留空以間隔乘客是各大航空公司普遍採取的方式。
票價必須提高才有可能盈利
獨立航空分析員蘇比(Brendan Sobie)指出,避免出售特定座位以隔開乘客的措施現階段不會直接衝擊航空業者的收入,因為多數航空業者本來就已處在承載量低於50%的糟糕處境。
疫情當下,貨運才是航空業者的主要收入來源。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航空公司不會在未來每趟班機載客量大減的情況下,漲價以應付成本的飆升,畢竟航空業者和旗下員工也要賺錢吃飯。
英國BBC以每位乘客前後左右都須保持兩米的社交距離為標準估算,按照現行的客艙設計,每26個座位只可以坐四個人。
如此一來,飛機的負載係數(load factor)將只有15%,而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19年的資料顯示,全球航空的平均負載係數達84%。
少了很多!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兼總裁朱尼亞克(Alexandre de Juniac)則估計每趟班機必須空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座位,才有辦法在機上實施社交距離。
他說,航空業者必須將機票票價提高至少50%才有可能獲取最低限度的盈利。
「要嘛維持原價,那航空公司就會虧損一大筆錢,這對任何航空公司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事。要嘛把機票價格提高至少一半,這樣航空公司至少還能夠取得最低利潤。」
因冠病疫情損失慘重的航空業者沒有太多選擇,還想著買便宜機票圓出國夢的乘客顯然也沒得選擇。
「如果真的實施社交距離,那便宜的機票也將一去不復返。」

保持社交距離將導致航班的載客量大減。(法新社)
事實上,航空業並非首次因遊戲規則改變而被迫承擔更高的成本。
航空諮詢公司Endau Analytics公司創辦人尤索夫(Shukor Yusof)指出,2001年的911事件發生後,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也因為安檢需求變得嚴格而提高。
因疫情而成為最新遊戲規則的社交距離措施,勢必也會打擊航空業者的營運模式。
尤索夫認為,以薄利多銷,能載多少是多少模式營運的廉價航空,將受到更大的衝擊。
冠病疫苗問世之前,無法把機艙塞滿的廉航將會陷入痛苦的掙扎。賺不了錢,廉航就有可能倒閉。廉航倒閉,便宜的機票就不再唾手可得。
耳際此時傳來紅螞蟻小夥伴度假美夢因疫情而破滅的無奈: 「算了,沒得病,能活著,也算是種幸福。」

人人都能飛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網際網路)
撐下去或許就會有轉機
不過,有稍微不同看法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戰略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范平正(Terence Fan)或許能安慰一下心碎的紅螞蟻小夥伴。
范正平認為,在機上實施社交距離不會是一項長久的政策,相反的航空公司可能只是將不出售特定座位等相關措施作為吸引乘客的賣點。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9日)指出,全球航空業的3月份的乘客收益率與去年同比銳減52.9%,是近代航空史上最大的跌幅。
全球航空業者今年的收益也將減少3140億美元。
這反映出各國政府為減緩疫情而採取行動所帶來的影響。疫情後民眾是否會恢復乘搭飛機旅遊的信心,依然是個未知數。
范平正表示,各大航空公司的當務之急是重新找回乘客,社交距離就是其中一個可以吸引乘客重回航空領域懷抱的可行方法。
除了社交距離,一些航空公司如阿聯航空甚至提供了為乘客進行冠病檢測的服務,部分機場如日本東京成田機場和香港國際機場也實行了對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乘客進行檢測的措施。

除了安檢程序,測量體溫這類基本體檢程序可能也將成為飛行的「新常態」。(法新社)
儘管如此,像尤索夫這樣的專家仍然預測航空公司在后冠病時代的「新常態」將維持至少兩到三年。
換句話說,機票價格飆漲的可能性在短期內仍是存在的,人人都能飛的美好光景恐怕不會這麼快回來。
但人類越快戰勝疫情,疫苗越快研發成功,人們恢復正常生活和能夠買到廉價機票的日子就會越快到來。在那之前,就先跟紅螞蟻小夥伴一樣保持豁達的心境吧: 「算了,沒得病,能活著,也算是種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