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大家都知道有大部分華人,實際上這個比例占到了新加坡人口的75%。
我們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新加坡簡直就是中國人在海外開的一家分店。而現在,如果有深入新加坡生活,我們會知道, 其實大部分新加坡華人壓根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者跟中國有什麼關係,雖然他們也知道,從種族上來說,他們屬於華人。

為什麼呢?
其實在上個世紀最開始的時候,不光是新加坡華人,整個南洋人,都還是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而且為中國的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比如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就有很多南洋華人捐錢給孫中山鬧革命,抗戰時期也有很多南洋人回國參加抗日。著名的陳嘉庚,更是傾其所有,回國辦教育,辦了廈門大學、集美學校幾所名校,最後還無私捐給了國家。
那麼,是什麼使新加坡人,忽然間忘卻了中國人的身份?

原來,在1965年的今天,新加坡獨立時,由李光耀帶領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執政。當時的新加坡一窮二白,要資源沒資源,要人才沒人才,要軍隊沒軍隊,可謂是內外交困。被迫無奈之下,李光耀選擇了一黨執政,嚴刑峻法。
李光耀認為,如果新加坡華人老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麼這個新成立的國家,還有馬來人,印度人,這個不利於民族融合,不利於國家穩定。於是李光耀政府規定,國語定為馬來語,而國家官方語言則為英語。當時還把華人辦的南洋大學給關閉了。
這樣一來,整個華人圈漸漸地不再懂得華語,只會說馬來語和英語,於是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便逐漸淡化了。

李光耀便是華人,但他也不會華語,直到後來中國強大了,他才逐步去學習中國話。
就是一個這麼嚴刑峻法的政府,把新加坡帶入了富強的時代,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發帖時間: 紅塵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