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想著鄉里鄉親,能幫一把是一把吧。」今年33歲的常保如靦腆一笑。之前,從新加坡打工的他年薪10多萬元。2015年,因為思念家鄉的父母妻兒,他毅然辭去工作,回家琢磨著開網店。
大埝鄉所在的鄄城,是中國的「人發」之都,據當地人介紹,全縣一半以上的人從事假髮行業,常保如想到了另闢蹊徑。從鄄城往南近百多公里外的曹縣,以生產表演服裝而出名,他琢磨著從影視拍攝道具切入。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電視劇里常出現的宮燈在當地很少有人做,而父親本就是一位幾十年的鄉村木匠,於是爺倆買來宮燈,照葫蘆畫瓢,誰想做出來成品「越看越好看」。46天後,常保如註冊了公司,兩個月後在淘寶上和1688上開了大冢和室家居網店,準備規模化發展。

在創業初期,本就受限於業務規模和資金,常保如索性直接把作坊建在了家裡。他介紹,老人一樣能做好宮燈,他們閒時可來做工,農忙時要干農活,都不耽誤。
可就在生產銷售步入正軌一段時間後常保如發現,宮燈手工製作時間成本太高,一位師傅平均一天製作5個宮燈已是極限,加上噴漆等步驟,平均單個產品耗時長。批量生產雖能壓縮時間成本,但是帶來的庫存風險也與之增加。
市場的需求不穩定,多的時候一天30多個訂單,老師傅們加班加點趕製;但是少的時候,堆著的產品賣不出去,量上不去發展慢資金周轉更是問題。2016年,他擴展品類,推出手縫榻榻米坐墊、床墊等產品,降低單一產品帶來的風險。
在位於縣城的一處門頭兼做倉庫辦公點內,一個凳子一張辦公桌,就是常保如的臨時辦公地。沒有電腦,他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握著筆,翻看負責網店的弟弟發過來的地址信息,手寫發貨訂單。倉庫內靠牆兩側本來存放了滿滿的兩摞產品,直到房頂,雙11當天及接下來幾天,店鋪賣出了三分之一的貨,為日常銷量的3倍。

目前店鋪相較起步時,生活已有了很大改觀。消費升級,人們對產品品質要求也高,為了今後更長遠發展,常保如選用較貴的水性環保油漆,使用日本進口的障子紙原料。2017年12月7日,在第五屆淘寶村峰會上,常保如還收穫了農村電商優秀帶頭人稱號。
對於未來,他希望在資金相對不緊張時,進一步擴大規模,改善生產條件,和更多的鄉親們一起研究升級產品,增加收入。

曾不信網絡的老父親做夢也沒想到,如今自家作坊里的產品還能賣到日本、韓國。常保如夢想著有一天能帶著老父親到國外看看,說不定哪一個房間裡,正掛著自家作坊生產出來的宮燈。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