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留學熱潮越演越熱,歐美留學已經不再是富人們的專屬消費了,可是越長越高的學費也壓的工薪家庭喘不過氣。直到近些年,新加坡留學衝進了留學熱門打破這一僵局。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新加坡教育的概況,為留學多一種選擇。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是極具自身特色的,它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教育的精髓,並融入國家自身的特點,形成了一套靈活的激發學生潛能和培養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不斷分流的教育體制
初級教育(小學):新加坡初等教育為6年與我國相似,但是實際意義上卻是差別很大。小學4年級後會將學生進行分流:EM1、EM2、EM3,主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依據進行分流,其目的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最後進行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離校考試,科目為華文、英文、數學、科學。
中等教育(初中):完成6年初級教育的學生通過PSLE成績進行分流:特別課程、快捷課程、普通學術課程、普通技術課程。
Ø 特別課程:4年制,學生可修高級母語課程(高級華文/高級馬來文/高級淡米爾文),高級母語和英語可以選其一作為第一語文。分數要求: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前10%,或11%-30%以內,並且達到了指定母語獲A+等級或高級母語至少優等。
Ø 快捷課程:4年制,學生只能修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參加GCE『O』LEVEL(劍橋文憑考試)。
Ø 普通學術課程:5年制,學生可以在第4年是與快捷課程的學生一起參加』N』 LEVEL考試,通過後便可在第5年與特別/快捷課程的學生一起參加』O』 LEVEL考試。
Ø 普通技術課程:4/5年制,主課為英語和數學,第4年參加 『N』 LEVEL考試,大多數學生參加完水準考試之後就直接進入技術學院,不會繼續修第5年的課程。
大學前教育:學生依據 『O』 LEVEL考試成績將被分流去初級學院或高級中學、理工學院、工藝學院。
Ø 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報讀初級學院和高級中學在畢業後需要參加GCE 『A』 LEVEL的考試,然後以劍橋高級證書進入大學,學制分別為初級學院2年,高級中學3年。
Ø 次等的學生可就讀理工學院,學制3年,畢業後拿到的是相當於國內大專的文憑(Diploma),但成績優異者還是可以攻讀大學。
Ø 再次等的成績便是去工藝教育學院,學制1/2年,畢業後獲得工藝教育證書(ITE Certificate),但成績優異者可繼續攻讀理工大學文憑,再攻讀大學文憑。

另外,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分流原因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自己的學習進度,另外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公立的大學稀少,僅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及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四所公立大學,就算是退而求其次的理工大學也只有五所:南陽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以及淡馬錫理工學院。因為公立學校的競爭力非常之大,所以國內留學生多數選擇新加坡的私立學校,其具有入學門檻低、畢業率高、可以拿到歐美國家合作學校的畢業文憑等優勢。
教育制度的對比
新加坡的小學作業少,壓力小,尊重孩子的個性教育,也特別重視雙語教育(英文和華文),而中國的教育制度更加重視數理化的教育。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因為教育資源不如歐美國家豐富,新加坡的學生也要像中國的大學生一樣謹慎選擇自己的大學專業,並且選定後就不能改了,即使學生不喜歡這個專業,或者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好。

與海外的對接
由於新加坡是英語母語的國家且護照幾乎免簽全世界的原因,所以新加坡與西方教育體制對接是沒有大問題的。新加坡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是留在新加坡或者去海外深造。即使大學前的階段被新加坡的東方教育體制認為並非精英,但很多學生選擇出國深造,最後變成精英回歸祖國也是很受政府追捧的。
無論是東方教育也好,西方教育也罷,沒有人可以很肯定的說哪一樣更好,但是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性格特點、學習方式、個人偏好等方面去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教育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