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想與新加坡開發「雷達」病例追蹤APP 李顯龍:想法有趣

2021年10月22日   •   3762次閱讀

羅博深在李顯龍總理的面簿貼文留言,向他解釋Novid的概念,並表達了他想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興趣。總理後來回復了他。(紅螞蟻製圖)

作者 侯佩瑜

信蟻粉對於「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都很熟悉,若你和冠病確診患者接觸過,這款App可以幫助當局順利找到你,讓你儘早進行自我隔離,保護身邊的人和整個社區。

然而,美國華裔數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數學系副教授羅博深卻認為,與其等待有關當局聯絡你,不如先發制人。

如果有一個應用程式能夠警告用戶即將可能接觸到冠病病毒,讓他們採取預防措施,不要再和這些人碰面,這樣或許就可以避免被感染。這樣的應用程式將對民眾更有用。

於是,羅博深與團隊開發了一個更精確的冠病接觸追蹤應用程式Novid。

與「合力追蹤」等應用程式一樣,它也是使用藍牙技術,當Novid追蹤到你和其他用戶在同一密閉空間、相隔距離小於4.5米、接觸時長達到15分鐘時,就會將對方加入「接觸鏈」,猶如開啟了「雷達」掃描。

至於如何檢測兩人的相隔距離?當檢測到互動時,手機就會發出超聲波信號,測算兩名用戶之間的距離。

「接觸鏈」里有不同程度的接觸者,一共有12個等級。

例如,你每天見到並有直接接觸的家庭成員將被視為一級接觸者,而你可能從未見過的,例如家庭成員的同事,將被視為二級接觸者。

接觸等級示意圖。(novid網站)

當有用戶標記自己確診時,Novid就會發送提醒,告訴你和確診用戶之間的「距離程度」。因此,你可以通過減少與接觸鏈中的人的來往,保護自己不受感染。

告訴你和確診用戶之間的「距離程度」。(novid網站)

Novid稱,用戶在無需提供個人信息的前提下,就可以有效運作這款app 該應用程式不收集任何個人信息,無需用戶註冊登錄,無需提供手機號碼,電子郵件。所以,用戶是匿名標記自己檢測結果呈陽性。

該應用程式也不收集位置數據,也不存儲或將個人身份信息分享給其他機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獨立審查了這些隱私聲明。

今年9月,羅博深在李顯龍總理的面簿貼文留言,向他解釋Novid的概念,並表達了他想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興趣。

(取自面簿)

李顯龍總理過後回復了他,表示感謝他分享這個有趣的想法,他已經把信息轉交給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讓他們更深入的研究。

羅博深說,新加坡政府科技局自此已聯繫了他,他也分享了更多有關Novid的資料。

(有絕妙想法的你,不妨留言告訴李總理,或許有一天你的想法就因此「發光發亮」。)

《海峽時報》向科技局詢問更多細節時,該局表示歡迎技術專家提出意見,並將進行相應的評估。

羅博深生於美國,他的父母原是新加坡人,1970年代移民到當地。他說:

「基於我對在新加坡長大的父母的文化理解,我認為Novid在新加坡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羅博深解釋: 「在大流行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讓人們主動限制自由來保護其他人。但在這個Novid系統中,即使是純粹自私的行為,也能有助於控制病毒的散播。」

目前,Novid應用程式已可在谷歌、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也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教職員和學生群體等社區進行小規模的使用。

不過,Novid有一個不足是需要確診用戶手動更新他們的陽性測試結果。這與TraceTogether等與國家衛生系統掛鉤的官方應用程式不同,因為合力追蹤會自動更新用戶的感染狀態。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指出,Novid的概念是「有獨創性的」,但需要政府或GovTech和衛生部等機構的支持才能成功推行。

「理想情況是,將Novid的原理應用到「合力追蹤」應用程式中,讓用戶選擇是否要加入。」

否則,本地用戶需要在手機上無時無刻運行兩個應用程式。

古阿烈教授也說,Novid最大的好處是,它將採取預防措施的責任轉移到了那些積極保護自己的個人身上,而不是聽從政府的命令。這將能輔助我國轉向居家康復和減少追蹤接觸者的做法。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專家許勵揚副教授說,這款應用利用人們的社交網絡來預測感染風險,這是一個有趣而聰明的概念,與大多數其他接觸者追蹤應用不同。

然而,他指出,在大多數人都接種的情況下,這樣的應用程式是否仍對冠病有幫助是有爭議的。目前各國的做法主要是在減少對病毒的恐懼。

「但我可以肯定它在未來爆發疾病和其他傳染病方面的效用。」

我國正在採取與冠病共存的做法,還說多數人遲早會被感染,當局還有推行Novid的原因嗎?

但話說回來,冠病最近又有新變種毒株,這個名為徳爾塔AY42,已在英美和以色列出現,會不會掀起新的一波疫情,又需要重新部署防疫措施,還說不準。

紅螞蟻覺得無妨讓家人和朋友試用,能為自己身份的人提供多一層保障,何樂而不為呢?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
王乙康部長:許多民主國家寸步難行,新加坡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025年05月03日   •   2736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736次閱讀
南大vs國大碩士就業大揭秘:高薪背後竟然靠它?
2025年04月30日   •   2223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222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