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方周二(15日)動員400多名執法人員,於全島多個地點展開執法行動逮捕十人,並起獲價值超過10億新元、近百棟房產、50輛車子等贓物及現金。
十名外籍涉案人員周三(16日)分別因偽造文件、貪污販毒等罪名被提控。
多人持「黃金護照」!
何為「黃金護照」?

(圖:來源自網絡)
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賽普勒斯、多米尼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塞席爾、萬那杜……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國家都讓各地富豪趨之若鶩,不是到那裡定居或旅遊,而是為了這些國家的「黃金護照」。
所謂的「黃金護照」,就是只要在當地投資少至10萬元、多至超過100萬元,不必定居當地,也能獲取當地的公民權和護照。
本次涉案原籍中國的十名外籍人士,多人持有賽普勒斯、萬那杜、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柬埔寨和土耳其的護照,當中數人就有多達三本護照。

(圖:來源自網絡)
根據美國沃克斯傳媒旗下的新聞評論網站VOX在今年6月發布的專題報道,不少富豪都擁有「黃金護照」,而且人手不止一本,而是多達兩三本。
谷歌前總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幾年前就通過賽普勒斯(Cyprus)的投資入籍計劃,成為當地公民,在新冠疫情期間仍能前往歐盟國家。
美國房地產大亨哈蘭·克勞(Harlan Crow)則在2012年獲得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的公民身份。
目前仍被國際刑警通緝的一馬發展公司(1MDB)弊案關鍵人物劉特佐,也曾擁有賽普勒斯、馬爾他以及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護照。(就是那個約明星、睡名模,騙了整個馬來西亞,被網友稱為馬來西亞「和珅」的劉特佐...)

(圖:來源自網絡)
早從1980年代開始,歐洲及地中海國家政府就推出名為「投資移民」的計劃,造就讓富人們趨之若鶩的「黃金護照」。他們可以靈活使用不同國籍的護照通行全球,還能轉移資產規避稅務。
近年來,許多不法集團甚至濫用這個機制進行洗黑錢活動,引來歐盟國家及國際透明組織的強烈抨擊。
一些富人也漸漸察覺到這些國家以投資移民為手段吸引資金的政策,提供了更為「友善」的稅務環境,於是延伸出將資產轉移到當地,以便逃避原籍國家的較高徵稅。
在這灰色地帶中,不法之徒憑藉著黃金護照可以自由出入境的便利,將一些來源不明的現金進行轉移,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洗黑錢」。

(圖:來源自網絡)
哪些「黃金護照」最便宜?
需要人們投資、捐款或置產超過100萬歐元(約148萬新元,784萬元人民幣)的地中海島國馬爾他曾經最受富豪們青睞。
一些專為富人們代理申請黃金護照的中介網站找到的資料,目前投資額最低的國家是位於南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國多米尼加共和國,只要投資最低10萬美元(約13.58萬新元,71.9萬元人民幣)。
其次是位於太平洋的萬那杜,最低投資額是13萬美元(約17.66萬新元,93.5萬元人民幣)。
另一加勒比海島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也只要投資25萬美元(約33.96萬新元,179萬元人民幣)就能入籍,賽普勒斯則只要32萬美元(約43.47萬新元,230萬元人民幣)。

(圖:來源自網絡)
現在清楚為什麼那麼頂級富豪都要搞小國護照啦!
避稅!
出行!
洗錢!
都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