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教育因何而變,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2021年09月25日   •   5472次閱讀

這一切的殘酷,也在新加坡CNA電視台的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無關階級)》中,得到了生動的印證。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在片中,一群已步入不同教育軌道的青少年,被邀請坐到了一起,彼此交流。

這其中有三個金字塔頂端的直通車學生,他們口音純正,舉止得體,談吐自信。

談及自己的日常生活與未來理想,這些年輕人的臉上好像都在發著光——

「要考就考A啊,考個A-可不行啊。」

「我想考新加坡最好的大學,但如果可以留學的話,我可能還是會選擇出國。」

「在大學期間我想學習政治科學與法律,還想輔修外交事務研究。」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作為享受著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優惠的教育政策的精英學子,等待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他們的一生,註定要與「成功人士」、「上流社會」、「年薪百萬」這樣的詞掛鉤。

對比之下,兩個來自鄙視鏈條最低端的普通技術學校學生,則顯得中氣不足、唯唯諾諾。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聊來聊去,無論是自己的規劃還是家人的期盼,都只不過是「通過考試、順利畢業」。

難言的尷尬與沉默,在學生們之中蔓延。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其實,這倒不能全怪這群十四五歲的孩子,在現實中,不同教育層級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學制,不在一起上課,本身就接觸得少。

一個來自第三層級——「普通學術」的女孩率先打破沉默,她說,比自己層次高的學生,往往不會找自己玩,因為他們瞧不起人。

她曾被一個「快捷流」女孩當面奚落:「你來自普通學術層級,你就是個蠢貨。」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普通學術」女孩的發言引起了一個「普通技術」男孩的共鳴,他告訴大家,小學期間他曾有過幾個玩得不錯的好友,但後來他們考進了位於分流體系第二層級的「快捷流」,不知何故,彼此之間就變得越來越疏遠。

「他們把自己視作無一不精的好學生,對我則視若無物。」 男孩的語氣中透著無奈。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當隔閡深厚到一定程度,連口音都成了劃分階層的標誌。位於教育層級底端的孩子們都清楚,自己極易受到歧視,但在面對比自己層次更高的同學,他們也會自發地自卑。

「他們的英語口音,好像權力的象徵。」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如果有機會,底層的孩子渴望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紀錄片中,有「普通技術」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提出,如果可以不分流,如果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孩子一起學習……

「如果他們願意教我們,願意幫助我們這些後進生,我想這可能會很不錯。」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但在紀錄片攝製的當年,這樣「荒唐」的想法也只不過是說說而已,因為孩子們都知道,本國的教育分流體制貫徹數年,難以動搖,他們都不覺得會有迎來改變的一天。

在新加坡,由教育體系促進成的階級劃分也由此愈髮根深蒂固。在這裡,「教育改變階層」變得蒼白脆弱,而「教育拉大隔閡」,才是這個國度的年輕人們面臨的可怕現實。

CNA電視台 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教育神話背後的殘酷

其實,當新加坡確立考試分流機制之時,本意應該是好的。畢竟,正規的考試作為一種選拔機制,對人人都公開、透明、公正,只要成績好,無論男女,無論貧富,靠著高分殺進最高級,享受優質資源,天經地義。

在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中,某一年的小升初考試數據也被引用——那一次,有一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考取了小六會考中2/3的高分,這似乎說明了分流並非催化不公平的要素。

圖片來源於央視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可當分流愈演愈烈,現實的發展卻遠遠偏離了預想的軌道,新加坡亞洲新聞台一部名為《贏在起跑線》的紀錄片,則披露了哪些人才會牢牢把握最高教育層級的入場券……

這個答案大家也應該都猜得到——那就是最有錢、最重視教育的中產(及以上)家長。

他們中的一些人本就是分流制度的受惠者,而在成為精英之後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子女成為和自己一樣乃至比自己更強的精英。

紀錄片中也展現了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在許多新加坡家長看來,由於小升初考試的重要性無可比擬,進入一所好小學就顯得至關重要。一個父親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進入當地考試成績最好的小學,特意開著車,帶著懷著二胎的老婆四下考察學區房。

最終,他們選定了一處價格百萬起步的社區,整齊劃一的紅頂別墅,承載著將孩子送進好小學、幫他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然而,由於最好小學的入學競爭實在過於激烈,買到學區房,也只不過將錄取幾率增加了少許。到頭來,一群花了大價錢購房的家長們,還是得緊張地等待學校抽籤的結果。

可重金購置學區房的家長們,並不覺得用一幢房子換一個抽籤機會有何不妥,為了孩子能上最好的小學,他們什麼都願意做。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如果說購買學區房只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硬體之一,那麼讓孩子不斷朝著「直通車」、「快捷流」前進,軟實力也得過硬。

因此,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軍備競賽,已經提早到了上小學以前,競賽、補習班、興趣活動,以及為無縫銜接優質小學而準備的pre school,緊緊地占據了孩子們的童年。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片中出現一個還沒上小學的新加坡小男孩,光是周六一天就要上英語、藝術、數學和中文四門課程,又累又困,眼睛都睜不開。

他和姐姐都出生於一個中產家庭,每天,媽媽都會帶他們上課,監督他們寫作業。小學一年級的姐姐每天作業要寫到凌晨一點,自己則要寫到十二點,儼然一對「難姐難弟」。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為了家裡兩個孩子幾年後的小升初,這位媽媽已經數不清自己花了多少錢在補習班、興趣班,日常生活也就是圍著孩子轉。

另外一位媽媽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僅僅是pre school一項開支,每月學費就要1300新元,一年下來摺合人民幣77342元。

圖片來源於亞洲新聞台紀錄片《贏在起跑線》

但小升初的分流機制讓他們別無選擇,就像一位印度裔媽媽所說的那樣:「我們都已經在水裡了,但何必去想為什麼我們會在水裡呢?正確的做法是拚命游,拯救自己。」

為了讓孩子「上岸」,要麼砸錢,要麼砸時間,已經成為所有有能力的家長的共識。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GE2025】新總理效應 行動黨大勝 黃循財首次領軍受肯定
2025年05月04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4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大選,中國朋友問:工人黨支持者那麼多,為何打不過PAP?
2025年05月04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人民行動黨 大幅領先 黃循財 李顯龍 料輕騎過關
2025年05月04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