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6日,樟宜機場第三搭客大廈離境大廳一片寂靜。(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發生某項重大事件後,新加坡政府一貫的作風是進行事後檢討(after-action review),總結經驗,以備日後發生類似事件時做參考。
前天(3月8日),新加坡政府發布《新加坡應對冠病白皮書》,以同樣的方式總結對抗冠病的經驗,整理出幾個可取之處,和值得學習之處。

(黎曉昕製圖)
白皮書除了政府部門和機構各自檢討工作所得出的結論,也包括以及私企和民間的觀點,更以一組數據勾勒出我國對抗冠病疫情的另一種面貌。其中包括:
確診病例:220萬2214起, 死亡病例:1711起
截至2022年12月,本地的確診病例超過220萬起。 但是,感染冠病的實際人數難以確認,因為有些人可能受感染後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部分輕症患者也可能在當局推出居家康復計劃後,在家休養,沒有求醫。
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就業人數 2020年,新加坡經濟遭到重創,不僅GDP縮減4.1%,還流失18萬份工作。
我國在2020年6月逐步重啟經濟後,GDP在2021年增長了7.6%,工作崗位也在2021年到2022年9月之間,增加了24萬2100份。
交通 這組數據當中,最驚人的或許是入境旅客人數。
入境我國的旅客在2021年暴跌到30萬,只是疫情前的1.5%。

(紅螞蟻製圖)
我國為了對抗冠病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措施,其中也牽涉到相當可觀的數字:
總開支:723億新元(2020與2021財年)
疫苗接種率:符合接種疫苗條件的人口當中,有82%獲得最低限度的保護,92%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疫情期間,當局一共進行了超過4億次抗原快速檢測。(海峽時報)
當局還為本地150多萬戶家庭派發5700萬套抗原快速檢測儀,相關人員也為病患進行了4億112萬1400次冠病抗原快速檢測。
「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登記用戶:620萬人
三年抗疫的日子隨著前天的白皮書和這些數據似乎告一段落,希望今後如果出現另一場大流行病,我國上下能吸取冠病疫情的經驗,安然渡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