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形容,印太經濟框架是個「新的開始」,雖然美國還沒有具體的貿易或投資計劃,但該框架能提供機會讓美國和本區域國家恢復全面經濟合作。

(檔案照)
到美國參加東協—美國特別峰會的李顯龍總理13日在峰會結束後,接受隨行新加坡媒體訪問。他形容這是「具意義」的峰會,凸顯美國儘管有很多其他事務要忙——俄烏戰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美關係也存在矛盾,在不穩定的國際環境下美國仍持續聚焦亞太地區,這對東協來說「非常重要」。
美國和東協國家在兩天的峰會上討論了許多國際議題,也探討深化雙邊合作。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10月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是其中一個重點議程。
李總理說:「從一個投資和貿易的角度來看,印太經濟框架的內容比較少,但從其他方面看,它有它的價值。」
美國旨在通過IPEF和區域夥伴合作,針對共同關注的領域制定規則。不過由於專注的是制定規則,而不是開放市場,所以IPEF對部分國家欠缺吸引力。
美國提出IPEF,以作為替代《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本區域國家深化經貿合作的獻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退出TPP,美國在區域的經濟影響力因此下滑。
李總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美國可以重新加入TPP,但美國政治局勢不允許他們這麼做。「這(IPEF)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現在美國還沒有準備參加貿易或者投資的具體合作,但希望以後有了IPEF……我們可以延伸下去,有機會恢復全面的經濟合作。」
美國退出TPP被視為美國不夠重視亞太地區的佐證。拜登政府上台後,努力扭轉亞太國家的這個印象,除了頻密派高官訪問印太地區,發布的首份戰略報告就是印太戰略。這次特別邀請東協國家到美國出席特別峰會也是一個例子。
李總理指出,當前全球局勢動盪,歐洲戰火持續,多國還未從疫情的衝擊中恢復,中美之間存在矛盾,但儘管如此美國還是召開了這場峰會,邀請東協領導人赴美,「顯示美國珍惜東協這個夥伴,並期望和我們更多合作」。
李總理:期望重啟新美
海事合作及多邊演習
南中國海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要水上航道,不僅是對主權聲索國,對整個國際社會都很重要。隨著疫情消退,新加坡期望與美國合作,重啟實際的海事合作及多邊演習。
拜登5月12日在東協—美國特別峰會揭幕時,宣布撥款1億5000萬美元(下同,2億948萬新元)在東協推行多項計劃。其中,對海事合作的撥款就占其中40%。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3日在特別峰會其中一場會議上發言時說,東南亞的發展史可追溯回海上航線與科技的發展。本區域國家不論大小,發展和生存都與海事息息相關。
他說:「在我們的區域,南中國海在全球海上貿易和供應鏈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確保所有人在南中國海享有絕對的航行自由,是保護這個全球公域的關鍵。」
李總理肯定美國長久以來是區域海事合作的重要一員,在全球多地協助保護海上通道,維護繁忙航道的和平穩定。「美國對保障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決心,讓區域得以維持開放穩定的環境,進行商貿和人員交流。」
在防務領域,新加坡支持美國通過「東協加八」國防長會議的平台,繼續參與東協事務。新加坡也期待與美國重啟多邊演習,例如演練《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等有利建立互信的措施,以及合作提高區域的海事運輸能力、共享資訊和針對最佳作業方式交流。
此前因為疫情關係,許多國家都暫停聯合軍演。
文:黃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