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私召車司機、送餐員和送貨員這些平台人員有更好保障,平台人員諮詢委員會建議最早從2024年年底,讓30歲以下的平台人員開始繳交公積金,30歲及以上的可選擇是否繳交。這次繳交率分五年逐步增加,直到繳交率達到普通僱主和雇員水平。
此次建議主要特點是在保有平台人員作為一份職業的靈活度之外,再提供一些基本保障,如公積金和工傷賠償。平台人員也可組織自己的工會為同行發聲,包括跟平台協商保障他們利益的集體協議。
根據決議,預計將在2024年年底以前生效,屆時年齡低於30歲的平台人員必須開始繳交公積金,30歲及以上的平台人員可選擇是否繳交。公積金繳交率分五年逐步增加,直到達到普通雇員的水平,如果出現嚴重經濟問題時,政府可延長推行時間。政府也可考慮為平台人員提供協助以降低影響。新加坡本地有約7萬3200名平台人員,少過30歲的也有6400人左右。
從事送餐工作兩年多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送餐員向記者展示其中一個星期的收入記錄,他在該周的收入大約為2400元。如果保持這樣的收入,四個星期下來他的收入就接近一萬元。這名送餐員在該期間工作291個小時21分鐘,完成了951張單!
曾經一位36歲送吳餐員同樣因疫情失去了工作。據他的介紹,送餐員要賺高收入,必須犧牲周末、公共假日等等。他表示,自己有一些全職送餐的朋友,月入9000元以上。而以腳踏車送餐為主的他透露,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大約3000多元。 但大家都知道這份工作不能長久做下去,因為沒有保障,也沒有公積金,還要犧牲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可見推出此次公積金的制度,讓很多人有了長期做這份工作的決心!穩定的送餐團隊,或許為住在本來就不大的新加坡的民眾,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否會增加送餐成本,讓人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