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中國可以共同努力,在全球秩序支離破碎和世界經濟脆弱的情況下創建更具包容性和彈性的供應鏈,公共服務主管部長。」新加坡公共服務主管部長陳振聲說。

圖片來源:ST
今日,兼任教育部部長的陳振聲先生與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傑先生共同主持了在北京舉行的新中領導力論壇,陳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隨著兩國最近雙邊關係的升級,可以探索新的、更深入的合作方式:
雙方可以通過利用新加坡作為東西方經濟橋樑的作用來加強夥伴關係,新加坡和中國可以成為更好的合作夥伴,創建更具包容性和彈性的供應鏈,以促進商品、服務和人員的流動,我們還可以努力維護開放和一體化全球經濟的全球標準。
新中領導力論壇於2009年首次舉辦,是雙方政治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就領導力發展共同挑戰進行討論和交流經驗的戰略平台。兩國輪流主辦該論壇,這是自疫情大流行結束以來首次親自舉行。
新加坡和中國必須以「面向未來的觀點」在全球價值鏈中紮根。陳振聲先生說:「我們必須成為建造』風車』的人,以儘早抓住新的增長機會,例如數字化和可持續性,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合作,並能夠以敏捷的方式進行調整。」這位部長指的是一句中國諺語,即當變革之風吹過時,有些人將如何建造牆壁,而另一些人將創造風車。

圖片來源:搜狐
兩國多年來一直在開展政府間項目,這些項目根據其發展需求而不斷發展,其中包括1994年開始的蘇州工業園區(SIP),2007年開始的天津生態城(TEC),2015年開始的重慶互聯互通倡議(CCI),以及2018年開始的中新廣州知識城(GKC)等。這些項目涵蓋了製造業、服務業、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為兩國企業提供了合作機會,為當地社區帶來了福祉。
兩國還通過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SSCI)、陸海新通道建設(NSC)、數字絲綢之路等倡議,加強雙邊和第三方合作,提高互聯互通水平,這些倡議不僅有利於兩國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助於促進區域和平與繁榮。
「展望未來,這些政府對政府項目可以更新,以開拓』高質量增長』的新發展模式,並嘗試採用創新的治理方法。」陳振聲在致辭中強調,必須建立人與人之間、政府之間、人與政府之間的信任。
信任是我們邁向下一個界限的關鍵,用一個中國成語來強調,沒有信任,即使前進一英寸也很難。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在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文交流方面的歷史來進一步加強基礎;並增加我們的下一代共同成長的機會。
3月下旬,李顯龍總理訪華後,新中兩國關係正式升級為全面高質量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雙方還完成了升級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該協定將提供更加有利於商業、自由和透明的規則。

圖片來源:搜狐
新加坡和中國是互信互利的合作夥伴,也是共同發展的利益攸關方,在全球供應鏈合作方面,兩國有著廣泛的共識和互補的優勢。只要雙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合作為主導,以創新為動力,以開放為導向,就一定能夠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彈性的供應鏈,為兩國和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