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港在聖誕節迎來了一個驚喜的禮物:2023年的船舶抵港總噸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突破了30億總噸的歷史紀錄,顯示了新加坡港的強大實力和韌性。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貨櫃轉運港和燃料補給港。

圖源:CNA
01 30億總噸的里程碑
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MPA)的數據,2023年12月25日,新加坡港的年度船舶抵港噸位(衡量船舶流量的指標)達到了略高於30億總噸,比2022年的28.3億總噸增長了6%。這是新加坡港自2004年達到10億總噸,2011年達到20億總噸後,再次刷新自己的記錄。
總噸是衡量船舶大小的一種方式,是對船舶封閉空間的測量,包括機艙和非貨艙,而船舶年到港噸位是指所有抵達船舶的內部容積之和。一年內港口。
代理交通部長徐芳達在周二的儀式上發表講話,他將這一里程碑歸功於新加坡工會、工業界和政府之間的緊密合作。
他說:「其他人可能會嘗試複製我們的硬體和基礎設施,他們甚至可能會嘗試遵循我們的技術和作業系統,但許多人發現很難在新加坡複製我們值得信賴的三方生態系統。因此,這是使我們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並將新加坡海事局推向更高高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徐先生還向日本航運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表示感謝,其98799 GT懸掛新加坡國旗貨櫃船ONE OLYMPUS周一抵達巴西班讓碼頭,使新加坡跨越了30億總噸的里程碑。

圖源:CNA
ONE執行長傑里米·尼克森(Jeremy Nixon)表示:「ONE與新加坡的持久關係將繼續蓬勃發展,因為我們認識到新加坡作為海事中心、戰略物流中心以及我們全球公司總部的所在地的領先品質。」
02 前方波濤洶湧?
儘管新加坡港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兼任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的徐先生表示,考慮到2016年海運業的低迷以及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供應鏈中斷,30億總噸的突破極為重要。

圖源:CNA
他指出,儘管世界已經擺脫了這一流行病,但現在仍面臨著通貨膨脹加劇和生產和消費放緩的問題。此外,世界各地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以及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軍事衝突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
特別是,在伊朗支持的葉門胡塞武裝開始用無人機和飛彈瞄準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之後,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已經蔓延到紅海,他們稱這是對以色列在加沙戰爭的回應,這促使馬士基等航運巨頭將船隻改道經好望角繞非洲航行,導致航行時間更長、成本更高。
徐先生表示:「交通運輸部和MPA正在仔細監測這些事態發展,並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保持密切聯繫,看看我們如何共同努力減輕干擾。」
03 儘管如此,新加坡仍在繼續努力
面對外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新加坡港並沒有停止自己的發展步伐,徐先生表示,仍將繼續推行大士的下一代貨櫃港口的發展,同時也提高現的港口效率。
今年10月,MPA為前往PSA碼頭和裕廊港進行貨運作業的船舶實施了digitalPORT@SG平台,該數字平台顯示船舶和港口資源的近實時數據,有助於船舶以最佳方式進出新加坡港口。
徐先生表示:「更高效的船舶周轉時間不僅可以通過縮短港口停留時間和更好的航程規劃來減少碳排放,而且還可以讓港口用戶從節省成本和時間中受益,該舉措將得到推廣停泊在能源碼頭的油輪以及2024年停靠錨地的所有船舶。」
此外,新加坡港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大士港,大士港第二期填海工程已於2018年3月展開,目前已完成約六成,2022年9月,大士港正式啟用。2040年大士港完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碼頭,年處理能力為6500萬個標準箱,約為2022年3730萬個標準箱處理量的兩倍。大士港將採用堆場自動化和全電動自動引導車等創新技術,提高港口的效率和環境友好性。

圖源:CNA
徐先生說:「正如我們應對之前的挑戰一樣,我相信我們港口的連通性、效率和可靠性將使新加坡能夠發揮追趕港口的關鍵作用,與主要航運公司密切合作,促進貨物流通世界各地。」
新加坡港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國際航運中心,它不僅為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球的貿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和價值。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新加坡港將繼續保持其創新和卓越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