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交易在2019年5月22日被取消,原因是代管帳戶的錢丟失了。

所有權變更
與此同時,Hsu在所有權方面談到的那些新股東,是直到兩年後才出現的。
耐人尋味的是,Lim Tah Hwa (也稱Lin Tah Hwa),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4月購買了平均成本為0.07新元的4.03億股票(即29.88%的股權),然後在不到四個月後的兩天內,拋售超過2.35億股票。它們的平均售價僅略高於每股0.047新元。
假設Lim仍持有其餘1.68億股票(鑒於沒有披露進一步的動向),根據最近公布的0.011新元的股價,他的已實現和未實現的虧損總額將超過1500萬新元。
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發行的10.95億股票,當時對投資者來說總值約為5895萬新幣,但按現在的最新股價計算,其總值僅僅約為1205萬新幣。
通過2017年10月的第一次配售,四名投資者中的三名獲得直接利益,成為了第一大股東,同月完成第二次配售後,他們每人仍然持有近5%的股份,並未出現在2017年年度報告的前20名股東的名單上。
一些持有大量股份的股東顯然損失慘重,而估值過高的投資無疑加劇了艾來得公司股價的暴跌。
作為對3300萬新元失蹤案調查的一部分,監管部門無疑會關注艾來得公司的股票交易、處置和投資,以及AA和Annica這兩家公司的動向。
此外,監管部門應調查各公司董事的行為,以評估他們是否違反了相關職責。
艾來得公司事件,本質上是一次多步驟反向收購(RTO)和控制權的變更,卻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觸發相關法律和強制性全面收購要約的規則。相對自由的凱利板規則易於交易進行,而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使這些交易風險增高。
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一條「綠色通道」,專為表現良好的企業提供快速審批。它應該考慮開闢另一條「搜身檢查通道」,一旦出現危險信號,就對相關行為和人員進行嚴格審查。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新加坡商業時報BUSINESS TIME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Supply chain shift points to new foreign investment in Singapore
作者:麥潤田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會計系 副教授
翻譯:吳潔欣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