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舊機場小販中心,有一家著名南星福建炒蝦面,
攤主名叫黃福華,他已經71歲了,仍每日工作12小時,
攤主表示每天生意已經忙不過來,
他拒絕入選米其林,主要原因是不想添壓力。

已經炒了53年福建面的老攤主,如今仍親自掌勺,一周六天工作。
他最早是於60年代在高文一帶的南星茶室開檔,
之後在1978年轉到六條石巴剎經營,90年代才搬到舊機場小販中心。
他一大早就營業,直到傍晚五六點才打烊,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

今年米其林曾向他發出邀請,但他卻謝絕了。
問及原因,他說如今顧客已經應接不暇,
用餐巔峰時間顧客甚至需要等上一個小時,
如果上了米其林,生意增加,到時候更將應付不過來,
導致水準下降就得不償失了。
「米其林每年都要進行評定,一旦進入肯定想年年上榜,
徒增更多壓力,年紀大了,無法兼顧這麼多,做好當下的炒麵就行了。」
黃福華認為對辛勤經營的傳統手藝人來說,
把傳統美食保留下來,成為歷史的記載,
不至於以後消失不見,是件好事。

本地傳統小販攤位大都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但黃福華很幸運,
他的大兒子黃語冠45歲樂意傳承手藝,繼續經營。
目前還在律師樓擔任執行員的大兒子每個周末會來攤位幫忙,
並學習手藝,為將來做準備。從事設計行業的二兒子到時也一起幫忙。
至於將來是會否擴充生意,黃福華打算交由下一代自行決定,他不會幹預。

很多餐廳為了評上米其林想破了腦袋,這家福建炒蝦面卻不追名逐利,
這位阿伯只為做好炒麵這件事,不願讓其他的事影響到炒麵的味道,
這種精神真讓人欣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