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詐騙手法也日趨多樣化。新加坡各個年齡層面對的詐騙類型各有不同,這與他們的生活需求和習慣有關。最新的調查數據揭示了這一趨勢,並為我們提供了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詐騙的建議。

1. Z世代:釣魚騙局的受害者Z世代,即目前的青少年和青年人,由於經常上網和使用社交媒體,因此更容易成為釣魚騙局的受害者。他們經常收到偽裝成正規機構的電子郵件或消息,要求他們提供個人信息或點擊可疑連結。
2. 千禧一代:求職詐騙的目標千禧一代,即目前的中青年人,由於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關鍵時期,因此更容易受到求職詐騙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收到虛假的工作邀請,或被要求支付費用以獲得「保證」工作的機會。
3. X世代:網購被騙X世代,即目前的中年人,由於更傾向於在線購物,因此更容易受到與網購相關的詐騙的影響。他們可能會在虛假的網站上購物,或被欺騙購買不存在的商品。

4. 嬰兒潮一代:投資詐騙的受害者嬰兒潮一代,即目前的老年人,由於更關心自己的退休計劃和投資,因此更容易成為投資詐騙的受害者。他們可能會被欺騙投資不存在的項目,或被誘騙購買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共同責任框架的推出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免受詐騙的傷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推出了共同責任框架。這個框架旨在明確各方在防止詐騙時的責任,確保銀行、電信公司和消費者都能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防範詐騙。

總的來說,面對日益猖獗的詐騙手法,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了解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自己的資金和個人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