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向來對毒品堅持零容忍態度,但每年還是有不少人以身試法,結果因吸毒被逮捕,或因販毒被判刑。
中央肅毒局今天(2月14日)公布的2023年全年數據顯示,因嗜毒落網的人數已連續兩年上升:
去年有3101名嗜毒者被捕,高於2022年的2826人,以及2021年的2729人。
944名初犯中,有51%的年齡在30歲以下,年紀最小的是五名14歲的少年。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公布的2024年數據中,年紀最小的還不只14歲。
因為肅毒局人員剛在上個星期(2月6日)逮捕了兩名在家裡吸食冰毒的13歲少女。
(天啊,13歲不是還在念中一嗎?)
有了好奇心 沒了警戒心
肅毒局的調查發現,這兩名13歲少女曾多次到另一名14歲少女的家裡吸毒,三人都是在籍學生。
其中一名少女坦言是出於好奇,看到另外兩人吸毒後才決定「加入」。

肅毒局人員從13歲少女的臥房搜出一個黑色小袋子,裡面裝著吸食冰毒的工具。(中央肅毒局)
這起案件進一步印證了心理衛生學院發布的「2022年健康及生活方式」調查結果:
本地嗜毒者首次接觸毒品的平均年齡是15.9歲,超過四成早在18歲之前就已開始濫用毒品。
約半數是在住家範圍內吸毒,包括自己家(30.1%)和朋友家(19.1%)。
家本應是青少年的避風港,竟成了他們開始濫用毒品的地方。
大麻是個大麻煩
數據顯示,新加坡去年最常被濫用的三大毒品是:
冰毒(Methamphetamine)
海洛因(Heroin)
大麻(Cannabis)
單是去年,就有277人因濫用大麻被捕,創下10年來新高。
肅毒局也在去年搗毀25個販毒團伙,起獲市值約1537萬新元的毒品,包括82.87公斤海洛因、71.79公斤大麻和25.47公斤冰毒。

圖中的11公斤大麻,相當於1570名嗜毒者一個星期的吸食量。(中央肅毒局)
在《濫用毒品法令》下,凡走私超過15克海洛因、250克冰毒或500克大麻,一旦罪名成立,將面對死刑。
根據2023年6月生效的新條文,若持有毒品超過一定重量,將面對更高的刑罰。
以大麻為例:
持有少於330克,將面對最長10年監禁、最高2萬元罰款,或兩者兼施。
持有330克及以上,將面對10年至20年監禁,以及五下至10下鞭刑。
持有超過500克,將面對20年至30年監禁,以及10下至15下鞭刑。
本地青少年對這些「嚴刑峻法」應該也有所耳聞,為何還明知故犯?
他們該不會是看到泰國將大麻合法化,而誤以為大麻的危害已經減輕吧?
別忘了,泰國近日又開始擬議修法,禁止大麻用於娛樂和休閒用途,而僅限於醫療用途。

在泰國看到這樣的店,千萬別進去。(路透社)
根據2023年的《全球毒品報告》,大麻是全球最常被濫用的毒品,涉毒人數高達2億1900萬。
一些商業團體為了淡化大麻的危害性,甚至宣稱大麻能對某些健康狀況發揮「天然療效」。
不過,近年的醫學研究已一再證明大麻的危害,除了影響青少年學習,還可能造成智商下降,以及提高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
每個國家管制大麻的做法不一,加上網絡資訊無遠弗屆,如果不善加引導,年輕人很容易陷入誤區,產生似是而非的觀念。
全國防止嗜毒理事會副主席周端昌博士舉例:
「許多年輕人以為大麻只是軟性毒品,在電影和現實生活中也看過人們吸食,覺得很酷。」
「當越來越多年輕人相信毒品可被接受時,嗜毒者人數也會跟著上升。」
與孩子討論毒品危害不是禁忌
針對嗜毒者年輕化的趨勢,肅毒局局長鄭忠輝答覆媒體詢問時說,新加坡的毒品問題仍受控制,但嗜毒者似乎在更年輕時就開始濫用毒品,情況令人堪憂。
濫用毒品的青少年中,有的受過良好教育,來自完整的家庭,家長並未缺席孩子的生活。
不過,一些家長可能覺得毒品問題難以啟齒。當他們意識到需要跟孩子討論毒品的危害時,往往為時已晚。
「家長應該儘早灌輸孩子反毒意識,並經常提醒孩子不要在同齡人的誘惑或施壓下吸食毒品。」
周端昌博士建議,家長可以依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接受程度,用不同的方式討論毒品問題。
「孩子年齡較小時,討論可以是開放式的,先了解他們對毒品的理解,再進一步做解釋。當電視播放毒品相關廣告時,家長可以趁機進行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吸毒的危害。」

在肅毒局舉辦的「反嗜毒運動」嘉年華,家長可以通過觀看在住家種植大麻的模擬場景,向孩子解釋大麻的危害。(聯合早報)
在紅螞蟻那個年代,青少年即使想嘗試吸毒,也未必有「門路」,不知道要去哪裡買。
如今,社交媒體幾乎成了青少年的另一個「家」,隱秘又不容易被師長發現。有了Telegram等通訊應用的推波助瀾,可說是為毒販敞開了買賣的大門。
毒販在社媒平台上頻繁地對青少年「洗腦」,也可能削弱,甚至抵消政府和學校鼓勵學生「對毒品說不」的宣導努力。
加上現在的毒品越來越多樣化,連冰毒都可以包裝成看似無害的糖果或巧克力,青少年眼下或許不會聯想到毒品可能危及性命和健康。
少年時期是探索世界的人生階段,有時越是禁忌的東西,就越想要一探究竟。一旦從毒品中獲得短暫的愉悅,很可能就會一直想通過這種途徑來紓解壓力。
但涉足毒海總是由淺入深,就像溫水煮青蛙,直到有一天無法自拔,毀了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