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是全球海運企業聚集地及最繁忙的貨櫃轉運港,今年表現尤其亮眼,聖誕節當天達到抵港船隻噸位突破30億總噸的新紀錄。

可載8628個20英尺標準箱的貨櫃船ONE OLYMPUS,聖誕節早晨抵達巴西班讓碼頭,兩艘船在它兩側行噴水禮迎接。它的到來,令新加坡港口今年抵港船隻噸位突破30億總噸。(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提供)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船隻抵港噸位達28.3億總噸,今年總噸位已突破30億總噸。協助達成這個重要里程牌的是可載8628個20英尺標準箱的新加坡註冊貨櫃船ONE OLYMPUS,它在12月25日聖誕節早晨開入巴西班讓碼頭,兩艘船在它兩側行噴水禮迎接。
新加坡碼頭分別在2004年及2011年,寫下10億及20億船隻總噸的紀錄。
徐芳達:新加坡港口達到重要里程碑意義重大
代交通部長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26日在慶祝儀式上說,新加坡港口達到重要里程碑意義重大,這項成就歸功於勞資政緊密合作,其他國家難以複製新加坡的成功方程式。
徐芳達說,外在因素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俄烏戰爭,以及以巴衝突等,加劇了經濟和海運業的不穩定情況,「交通部和海事局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與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保持密切聯繫,看如何共同努力減少干擾」。
儘管面對各種逆風,新加坡港口近年表現不俗,去年共處理3730萬個標準箱,貨物總量為5.777億噸。同時在今年9月,連續10年蟬聯「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的全球最頂尖國際航運中心。
新加坡高級海員聯合會副秘書長魏國端受訪時說,新加坡作為全球主要航運樞紐所取得的成就,包括今年抵港船隻噸突破30億總噸,工會感到非常榮幸,這也是勞資政緊密合作的成果。
他強調,其他港口或許可以引進同樣的科技和技術,但難以複製新加坡強大的勞資政合作模式。「這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從雇員、企業和政府,大家要讓新加坡繼續成長。」
對於新加坡港口未來展望,魏國端說,外在因素難以控制,但可從自身做起,如工會可與企業,特別是較小型的業者合作,設立企業培訓委員會,共同踏上轉型之路,包括協助減少碳排放量。
ONE OLYMPUS船長納魯拉(Vaibhav Narula)告訴《聯合早報》,這艘載有23名船員的中型貨櫃船,從法國駛抵新加坡裝卸貨後,26日啟程往日本。
海事局在今年10月啟用及時規劃和協調平台,優化抵港船隻作業,減少停靠時間和提高船隻周轉率,也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24年1月起,這個平台會逐步擴大應用在所有抵新船隻。
大士港口第二階段填海工程已完成70%
另一方面,徐芳達透露,預計2040年全面投入運作的大士港口,各階段發展計劃取得良好進展,過去一年已投入運作的船泊位增至八個。第二階段填海工程已完成70%,第三階段策劃工作也順利展開。
他說,海事局和國家環境局正研究使用實馬高垃圾埋置場的混合垃圾填埋材料,為第三階段的大士港口進行填海工程,以提高新加坡的資源可持續使用和韌力。
大士港口在2040年全面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屆時每年可處理6500萬個標準箱。
徐芳達說,大士港口會是一個綠色和永續發展的港口,日後電動交通工具將全面取代現有以柴油驅動的拖車,把碳排放量減半。與類似規模的建築相比,大士港口的超低能耗建築物,也可節省近60%的能源,並產生足夠的太陽能,來完全抵消電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