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接受《亞洲新聞台》專訪時說,「我覺得我們以每一千加侖3分令吉的價格賣水給新加坡是很不合理的。在1990年代或1930年代或許還可以,但是現在你可以用3分買什麼?什麼都買不了。」

馬來西亞就不止一次用水資源威脅過新加坡,「如果不聽話就切斷水的供應」。
當年,李光耀還曾因為供水的問題和馬哈迪隔空「吵架」。那時馬哈迪要求大幅度漲水價,而且還威脅新加坡,要麼妥協,要麼「開戰」!
所以今天,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也在facbook上po了一段視頻,展示水對新加坡的重要性。
(看完也是一把辛酸淚)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署過四次供水協議。
第一份在1927年簽署的協議已失效。
第二份在1961年簽署的購水合同,有2011年8月過期後就沒有再續約。
第三份在1962年簽署的,給了新加坡特別權力,每天可以從柔佛河中抽取最多2億5000加侖的水。

後來在1990年,新馬兩國又在1962年的協議之上簽署了補充協議,讓公用事業局(PUB)建造並運行林桂水壩,這一協議將於2061年到期。
但是,在2011年8月,第二份協議過期後,馬來西亞的供水量就大大減少。那時,新加坡政府就表示,新加坡可以在2061年協議到期前,做到自給自足。

後來在2002年8月,馬哈迪再次出面想要調高水價,他說,當年馬來西亞是出於「人情」才為身為鄰居的新加坡供水,水價自1927年來就一直保持不變,這是很虧的。
當時,新加坡政府反駁道,1961年和1962年簽訂的供水協議時的水價,是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文。後來在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建國時,新馬兩國也對此達成一致。
之後,新加坡另尋出路。目前,新加坡已經和印度尼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同時,新加坡一直以來都致力於能夠在供水方面自給自足,不受馬來西亞的要挾。在今年2月,陳振聲就說過新加坡必須在2050年就可以完全不需要依賴馬來西亞的進口水源,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要知道,新加坡目前的用水量是每日4億3000萬加侖啊!
這些年來,水是新加坡的生命線,新加坡反逼自己,成為了世界上循環用水和海水淡化最先進的國家!
除了進口水,新加坡現有的其他三種水資源,包括:
1. 新生水 NEWater
新生水絕對算得上的值得驕傲的「黑科技」,新加坡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資金也是最多的。
新生水說白了就是使各種排水污水重新而生,經過專家鑑定還有15萬種的化學測試,都難不倒新生水的高品質~

由於超級無敵乾淨,它成為了工業用水的最佳選擇,因為有一些像晶片製造業對水的清潔度要求非常嚴格的,新生水的清潔度也遠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

不過有趣的是這麼乾淨的水新加坡人卻不太愛喝,大家可能都覺得這個新生水是從污水中提取的(包括平時的洗澡水之類的),多少都會有心理陰影……
2. 淡化海水
淡化水可沒那麼簡單,就算擁有世界上最新進的海水淡化技術,也只能滿足新加坡25%的用水量。

目前,在新加坡設有3個淡化廠,而第四個吉寶濱海東海水是可同時處理海水和淡水雙模式的海水淡化廠,預計將在2020年在新加坡市區建成。
在雨季時不僅可以處理來自濱海蓄水池的淡水,在旱季又可淡化海水,使新廠運作不受天氣因素或氣候變化干擾,可進一步提高抗旱能力,加強水供的韌性,相當高大上!

吉寶構想圖
3. 蓄水池
說起新加坡蓄水池,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蓄水池附近都是茂密的樹林環繞,周末都成為徒步愛好者最喜歡去的地方。

每當下雨,雨水就形成徑流隨著溝渠流入河流,再分別流向新加坡各個蓄水池。
之後,又會流到供水處理廠,進行一系列的化學處理、過濾和消毒進而成為乾淨的水源又流向每家每戶和工廠。使用過後的排水又將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新加坡預計在2060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將占總體水供的60% 和 30%。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