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新加坡有一家生產羊肉咖喱的公司,有了剛通過不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你可以從其他14個RCEP國家進口像羊肉、咖喱粉這樣的原材料,而最後生產的仍算作新加坡原產咖喱。
這樣做更實惠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原材料在關稅層面上被視為新加坡原產,這樣能享受到更優惠的關稅;第二,諸如食品等保質期短的貨物在海關處只需要6個小時就能完成審核。新加坡人不僅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生產過程中省下的成本最終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新加坡人的錢包。
這一連串的實惠只是RCEP這一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對企業和消費者影響的冰山一角。該協議於2019年11月15日簽訂,簽訂國包含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紐西蘭。RCEP的成員國人口占了全球人口的1/3,貢獻了全球近30%的GDP。RCEP最關鍵的作用之一就是減少了成員國之間的關稅,進出口貨物中的92%都能享受到關稅減免。
統一的規定帶來便利
「但最大的好處是制訂了涵蓋所有產品的統一標準,15個國家共同遵守。」新加坡RCEP談判代表蘇萊曼·馬哈茂德(Sulaimah Mahmood)說。在此之前,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標準,她說:「你向韓國出口是一種標準,向日本出口又是另一種標準。」東協中也是如此,各種不同的貿易協定都遵循著各自的原產地規則。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越南的公司造了一輛自行車,它可能出廠後就符合日本的標準,但可能需要加裝配件或者更改生產工藝才能符合韓國的標準。「現在再來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改進這一現狀,讓生意變得簡單呢?答案顯而易見。」蘇萊曼說。

新加坡RCEP談判代表蘇萊曼·馬哈茂德(Sulaimah Mahmood)
除了統一的標準,還有一個亮點是RCEP中的原產地累積規則,它規定了如何劃分物品的原產地,從而更全面地讓貨物享受到更低的關稅。在RCEP簽訂前,新加坡諸多貿易往來只能通過現有的貿易協定來獲得關稅優惠,例如:與中國等簽訂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或是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的國家進行一對一貿易,如中、日、韓等。而現在,RCEP讓貿易大門更加敞開,企業可以從任意協定國進貨並享受優惠,蘇萊曼補充說道。
食品業與汽車業受益更顯著
雖然RCEP讓企業可以更便捷地進行跨境原材料採購,但減免的關稅額與現存的其他自貿協定相比,優惠相差並不遠,比如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優惠效果相差無幾,普華永道世界貿易管理服務亞洲區執行合伙人弗蘭克·戴比茨(Frank Debets)如是說,「只有那些能最大化利用原產地累積規則的公司,或是與中、日、韓貿易量較大的公司才能獲得最顯著的優惠。」中、日、韓多年以來一直想達成三國間的自貿協定。
戴比茨補充道,原先承受高額關稅的產業,諸如食品、農業、汽車和消費性電子等產業,能獲得更顯著的受益。儘管如此,他建議企業研判好各自能從中獲得的確切好處,因為宏觀產業上的利好並不代表對所有產品的利好。

RCEP中的規定一旦生效,將對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綠色科技、物流和其他領域帶來顯著的收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高級研究員,亞歷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他說,各成員國圍繞電子商務、數字服務、智慧財產權保護、糾紛解決機制和其他對數字貿易至關重要的領域,達成了令人矚目的共識。這些領域的協定都有助於將新加坡建設成全球知識與數字經濟樞紐。
「當前,跨境貿易中的困難仍是中小企業面對數字經濟時難以逾越的壁壘。這使得RCEP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亞歷克斯說,「所以RCEP中的規定一旦生效,將對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綠色科技、物流和其他領域帶來顯著的收益。」
把握RCEP機遇,企業需時刻準備好
戴比茨先生仍提示道,企業不應過早將RCEP納入決策考量,因為距離RCEP正式核准生效仍有一段時間,距離正式生效應該還有1年時間(目前新加坡已於2021年4月9日完成核准,成為首個完成官方核准所有程序的東協國家)。「從經驗來看,這意味著企業不知何時才需要考慮RCEP帶來的調整,更有甚者可能生效時都沒反應過來。」他說。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前執行總裁何鳴傑(右)
RCEP將在6個東協國家和3個非東協國家完成核准程序後生效。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前執行總裁何鳴傑認為,各企業可以先檢查現有的供應鏈,並預先尋找新市場,這樣就能在RCEP生效時將優勢最大化。何鳴傑說:「從事服務貿易的企業也應預先審視RCEP將帶來的改變,例如更為自由的服務市場准入規定,電子商務方面的規定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條款,以期更早發現機遇,在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取得競爭優勢。」除此之外,他還補充道,新加坡工商聯合總在2020年11月後就RCEP的利好規劃了一系列拓展活動。
新加坡食品營銷、進口與經銷公司San SeSan的業務發展總監蓋瑞·李(Gary Lee)表示,他們公司為了迎接RCEP,重新安排了自己的供應鏈,從而減輕區域經濟變動的影響。公司希望藉助RCEP,進軍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市場,並享受低關稅甚至零關稅的優惠。「我們將產地轉移到泰國並擴大了泰國合資工廠的產能,這樣就能避開高關稅區域的進口成本。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有很多中國企業開始將工廠轉移到東協國家以達到類似效果。我們也希望RCEP能繼續囊括更多國家入內,例如西亞到北非一帶的國家。」他補充道。
·來源:新加坡《海峽時報》
·編譯:謝宗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