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一列載有50輛新能源汽車的陸海新通道專列從重慶魚嘴站駛出,發往歐洲。作為中新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陸海新通道對中國與新加坡等東協國家區域聯動及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此次重慶首次開通新能源汽車陸海新通道專列,為綠色「一帶一路」發展開闢新通路。
新加坡是東協成員國中第一個公開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伴隨中新兩國合作不斷加深,新加坡正立足自身在綠色技術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為「一帶一路」帶來更多綠色解決方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藍慶新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加坡在低碳環保技術、綠色發展服務、綠色金融投資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這與中國推動綠色「一帶一路」不謀而合。
合作成果不斷湧現
於3月27日至4月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指出,新加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表示與中國建立開放、可持續和互惠互利的關係非常重要。

蘇州工業園區(園區宣傳部供圖)
目前,中新兩國擁有大量合作項目。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稱,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和陸海新通道三大政府間合作項目,是兩國成功合作的案例。此外,新加坡在華還有廣州知識城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吉林食品區、川新科技園、南京生態島等地方合作項目。
伴隨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化,2022年,中新雙邊貿易額為11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2.8%。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目前,新加坡已躍升為中國第三大服務貿易夥伴,成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最大的服貿夥伴。「新加坡是亞投行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是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夥伴,對全球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實踐有著重要意義。」藍慶新說。
「綠色」成為關鍵詞
中新兩國開展的多項政府間合作項目中不乏綠色項目的身影,比如天津生態城項目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友好的示範案例。「作為國家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重慶正著力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此次專列運輸的正是重慶本土品牌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能源汽車陸海新通道專列的開通,標誌著川渝地區新能源汽車出口再添新通道。
此外,中新兩國還在加大綠色建築領域的合作。「園區引入新加坡節能環保技術和專業機構,開發綠色低碳園區示範項目和新能源項目,運用新加坡綠建標準打造總部基地新加坡商務樓宇。」蘇州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綠色金融潛力巨大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中,有近1/3是先進入新加坡。李顯龍表示,新加坡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之一。依託自身亞洲金融中心的身份,新加坡還在為「一帶一路」提供融資、評估等金融服務,尤其是開展綠色金融、綠色投資,以及開發清潔能源合作等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上。
2022年12月16日,中國-新加坡綠色金融工作組宣布成立。新加坡金融監管局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張育龍表示,新加坡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已完成部分行業標準制定,計劃在2023年底前完成所有計劃中的行業標準並投入使用,下階段希望能夠與中國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綠色金融分類標準加強對接。
作者:辛斌 李炫旻 塗蕾 陶震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