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蠶蛹、蚱蜢、黃粉蟲幼蟲、歐洲蜜蜂和獨角仙等16種昆蟲獲新加坡食品局批准,可進口至新加坡作為食物售賣。公眾預計能從2023年下半年起,吃到這類昆蟲食品。

食品局從去年10月5日至12月4日期間,針對昆蟲及昆蟲製成品的進口條件和相關執照要求,展開諮詢活動。當局一共收到53份反饋,一些業者對於進口可食用昆蟲表示歡迎,也有人擔心食用昆蟲是否安全。
新加坡參考了歐盟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和泰國等國家的做法,在完成全面科學評估後得出的結果是,一些已有食用記錄的昆蟲種類可以當作食物來食用。

獲准進口至本地的可食用昆蟲必須符合一系列安全規定:
1.提交相關文件以證明昆蟲及製品是在受管制的場所飼養或製造;
2.須以衛生的方式包裝和運輸,不能含有污染物等。
3.業者若在產品中使用了昆蟲作為食材,必須在包裝上清楚列明,確保消費者知道他們所購買的食品含有昆蟲。
16種可供食用的昆蟲列表
一、直翅目昆蟲7種
1.家蟋蟀 (Acheta domesticus)
2.斑紋蟋蟀 (Gryllodes sigillatus)
3.田野蟋蟀/棕蟋蟀 (Gryllus testaceus)
4.黑斑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
5.非洲遷移蝗(African migratory locust)
6.美洲飛蝗 (Schistocerca americana gregaria)
7.螞蚱(Oxya japonica Thunberg)
二、鞘翅目昆蟲3種
1.大麥蟲(Zophobas atratus morio)
2.黃粉蟲幼蟲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stage)
3.黑甲蟲 (Alphitobius diaperinus larvae stage)
三、鱗翅目昆蟲3種
1.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2.小蠟螟 (Achroia grisella)
3.家蠶 (Bombyx mori)
四、甲蟲科昆蟲
1.蠐螬(Protaetia brevitarsis)
2.犀牛甲幼蟲 (Alomyrina dichotoma)
五、膜翅目昆蟲
1.西方蜜蜂/歐洲蜜蜂 (Apis mellifera)
不在清單上的昆蟲種類則需作為新型食品,另外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