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私宅租金指數 升至1998年來最高

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邊境開放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加上海外學生回流,國人等待項目竣工時尋求臨時住宿,第三季市區重建局有地和非有地私宅的租金指數環比增長8.6%,這是自2007年第三季之後的最高漲幅,也是連續第八個季度上漲。
第三季有地和非有地住宅租金指數達到1998年來最高水平,環比分別攀高10.9%和8.3%,租賃交易量達2萬5382個,增長20.5%也創下2020年以來的新高。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邊境開放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加上海外學生回流,國人等待項目竣工時尋求臨時住宿,第三季市區重建局(URA)有地和非有地私宅的租金指數環比增長8.6%,這是自2007年第三季之後的最高漲幅,也是連續第八個季度上漲。
有地房地產租金上漲10.9%至121.1,是市建局1998年第四季公布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上漲幅度大可能是因為外籍人士家庭或是高凈值人士的湧入。
非有地私宅租金整體在第三季起8.3%。租金最高增幅來自其他中央區(RCR)的中檔私宅,達9.6%,接著是中央區以外(OCR)的大眾私宅和核心中央區(CCR)的高檔私宅,租金分別漲8.8%和7%。
非有地私宅的租金指數也是創下新高。由於私宅租賃的需求強勁,核心中央區租金可能超乎許多租客的預算,因此轉向租住中檔和大眾化私宅。利率高企,也導致屋主提高租金以應付上漲的每月供款。
出租量方面,經過三個季度的下跌後,租賃合同的成交量在第三季回彈,環比增加20.5%至2萬5382項交易,增幅是2020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不過,租賃成交量仍比去年同期低6.5%。
出租量增加,主要是有地私宅47.6%升幅的帶動,從第二季的1228筆交易,增至1812項。非有地私宅的租賃成交量也有顯著升幅,達18.8%至2萬3570項,所有區域的租金都呈雙位數增長。
其他中央區因為有幾個較大的項目落成,因此租賃交易量最多,達8280項,環比增加23.5%。核心中央區和中央區以外的非有地私宅租賃交易量則分別上漲18%和15.2%至6918和8372項。
非有地私宅租賃交易最大的兩個房地產項目,英雅苑(Park Colonial)和尚景苑(Stirling Residences)都位於其他中央區內的新落成項目。尚景苑的租金中位數是第三季最高的,每月每平方英尺達6.93元,高過核心中央區內的濱海舫(The Sail@Marina Bay)的6.24元和濱海盛景豪園(Marina One Residences)的6.64元。
報告指,隨著更多的項目供應以及需求趨緩,2023年非有地私宅的空置率會超過6%,這將使租客有更大的選擇自由。但根據過往的趨勢,租金往往貼近先前設定的水平,除非市場受到很大衝擊,否則租金下調的幅度不會接近上調的速度。
黑白洋房需求殷切 過去半年租金強勁上漲

靠近園藝園林的康華路5號黑白洋房以2萬8318元的月租出租,在過去六個月簽約的交易當中月租最高。
(龍國雄攝)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日前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說,黑白洋房過去六個月來租金估計上漲10%至20%,這跟全島獨立式洋房租金走高的情況一致。
我國黑白洋房這幾年需求殷切,房地產人士受詢時估計,這類房屋的租用率近幾年已進一步攀高,過去六個月租金強勁上漲。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日前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說,黑白洋房過去六個月來租金估計上漲10%至20%,這跟全島獨立式洋房租金走高的情況一致。他說,黑白洋房目前每月的租金,有可能超過2萬元。「它們通常受到外僑或外籍人士(expatriates)的青睞。」
合登集團研究部彙編的資料顯示,過去六個月租金最高的黑白洋房分別是:康華路5號(5 Cornwall Road),2萬8318元;馬康路5號(5 Malcolm Road),2萬8169元;以及柏莎路5號(5 Berkshire Road),2萬6889元。它們都是在我國邊境4月重新開放後簽訂的租約。
這三幢黑白洋房的建築面積介於4800多到7600多平方英尺,占地面積則介於3萬到4萬8000多平方英尺,當中最大的是馬康路5號。
黑白洋房是英殖民時期建造的有地洋房,目前全島約有500幢,是國有資產,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管理,只用於出租,因建築設計、土地面積大、建築面積大,一直受到追捧。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指出,黑白洋房通常並不靠近市鎮中心或地鐵站,它們的地點和面積大小各有不同,屋子越大租金越高。
房地產分析師王伽勝受訪時則指出,黑白洋房這些年來一般都享有強韌的租用需求。租用率視不同季節或季度而波動,估計自2015年以來空置率只有8%,意即每年平均租用率約92%。
| 疫情與居家辦公使黑白洋房更受青睞
不過,他發現,自冠病疫情以來,黑白洋房更受人們喜愛,包括居家辦公和進行視像會議的執行人員,租用率已進一步上升,達到95%至98%。
王伽勝說:「事實上,各種黑白洋房都有一個很長的合格租戶等待名單。那些一直空置的黑白洋房一般都是地點較差的房子,租戶可能覺得地點太偏遠。獲得公司提供家庭生活配套調任新加坡的資深外籍人士,也需要考慮到住家與國際學校的距離,以方便他們的孩子。」
他表示,由於外籍人員有很不錯的住房預算,尤其是新加坡在今年4月已重新開放,房屋租賃需求強勁。特別是來自西方的外籍人員,更喜歡黑白洋房的獨特設計。
王伽勝估計,自2015年以來,黑白洋房的租金每年平均約增加3%,但2020年以來,租金年增長率介於5%至7%,這是因為冠病疫情和居家辦公使黑白洋房更受青睞。
王伽勝指出,也有本地人租用黑白洋房,他們在賣掉組屋後,在購買私宅之前會選擇暫住黑白洋房,這可以避免支付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同時享受住在黑白洋房的體驗。
黑白洋房是1898年至1941年間殖民地時代英國人為公務員與官員建造的房屋,分布於本島多處,包括市區那森路一帶、武吉知馬、亞歷山大公園、三巴旺和實里達等,大多數以住宿用途出租,也有租戶用作餐飲、消閒,以及幼兒園等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