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10年籌劃的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是邁向可持續綠色新加坡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李顯龍總理強調,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找方法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滿足能源需求。
李總理為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主持開幕時說:「希望這個項目會推動我們的太陽能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為新加坡和區域建造更多這類設施鋪路。這將使我國在過渡到低碳未來的同時,向環境可持續發展邁出一大步。」

(圖片來源網絡)
李總理指出,新加坡如今是全球太陽能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自2015年以來,新加坡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已增加超過七倍,預計到了2030年將提高到至少2千兆峰瓦(gigawatt-peak,簡稱GWp)。
位於勿洛蓄水池與實里達下段蓄水池的浮動太陽能廠,料在今年較遲時候竣工。公用事業局說,新加坡的用水量預料在2060年翻倍,因此需要更多能源來處理水供。旨在使用綠色能源生產潔凈食水的浮動太陽能廠,將減少公用事業局在水供處理方面的碳足跡,使新加坡成為全球少數擁有100%綠色水供設備的國家。
勝科登格浮動太陽能廠於去年8月開始興建,上月正式投入運作。為克服冠病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和人力局限,團隊在建造工程中採用創新技術,包括定製夾具以加快太陽能板的組裝速度。
太陽能光伏系統的每個部件都根據本地氣候條件精心設計和挑選,以減少對環境和水質的影響,並可使用長達25年。光伏組件使用的是雙層玻璃,而不是常用於屋頂太陽能板的單層玻璃,這使組件在潮濕環境中更持久耐用。由於蓄水池環境較清涼,水上太陽能板的運作效率比傳統的屋頂太陽能板高出5%至15%。

(圖片來源網絡)
這也是全球首個採用無人機電致發光技術(Electroluminescence Imaging Technology)的光伏系統。這項技術可探測由光伏組件釋出類似X光的信號,快速準確地找出肉眼看不到的缺陷,並進行更換。工程師也可通過數碼監控平台實時監測風速、風向和太陽輻照度等環境因素。
為確保蓄水池的水質和環境不受影響,公用事業局在2015年至2018年間展開了環境和工程研究,包括調查生物多樣性、監測水質以及諮詢自然組織。此外,公用局也於2016年在登格蓄水池設立可生產1兆峰瓦電力的小型浮動太陽能板試驗台。試驗結果顯示,蓄水池的水質和周圍的野生動物都沒有受到顯著影響。
團隊在設計太陽能廠時,參考了上述研究結果。太陽能板之間有足夠間隙,讓充足的陽光照射到水中生物,並且改善空氣流通。團隊也可安裝額外的通風裝置,維持蓄水池裡的氧氣水平。公用局與勝科工業將繼續密切監測蓄水池的情況,並採取必要措施維持水質和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