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每天回家都是考驗 蘇菲雅山155階「天梯」開通

烏節路獅城大廈附近,連接漢地路和蘇菲雅山之間的山坡,最近出現一段多達155個梯級的戶外樓梯通道。這段相信是本地最長的戶外階梯,爬上爬下雖具有一定的挑戰,但多數使用的居民和公眾都說,樓梯通道開放後為他們節省不少通勤時間,也可以當作是日常運動鍛鍊身體。
家住蘇菲雅山一私宅單位,71歲退休人士王先生向《8視界新聞網》透露,他們等了三年多,終於等到這段銜接漢地路(Handy Road)和蘇菲雅山(Mount Sophia)的山坡樓梯開放。
王先生說,早前這裡原本有一段138級的樓梯通道,是附近私宅建的,供蘇菲雅山上的居民和公眾上上下下,後來不知為何「關閉」不讓使用。因此這段新的樓梯通道開放後,肯定為蘇菲亞山上的居民帶來許多便利,還說相信那是本地最長的戶外樓梯。

爬上爬下這個樓梯具有一定的挑戰。(圖:周海麗)
整段樓梯通道約有十層樓高
記者到場走訪時,發現那簡直是個「天梯」,直線銜接漢地路和蘇菲雅山,一眼望上去,幾乎看不到樓梯的尾端。
以一般組屋每層樓之間有16個梯級計算,155級的梯級約等於十層樓高了,想要一口氣爬完,挑戰性非常大。不過,該段樓梯不僅相當寬闊,還有遮蓋,為住在蘇菲雅山上的居民提供了通往多美歌地鐵站和獅城大廈購物中心的便利。
節省時間還可趁機鍛鍊身體
對於要辛苦爬樓梯出入,多數受訪公眾都表示,他們等了許久才等到樓梯通道開放,相比沒有樓梯使用需繞遠路,他們如今可抄近路,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可以趁機鍛鍊身體。
推嬰兒車帶兩歲女兒外出的張女士,要爬上樓梯時,需要先抱女兒爬上十來個梯級到達梯級之間的平台,放下女兒後,再走下樓梯扛推車上去,如此重複好幾次,前後要花大約十分鐘才能走完155個梯級。
雖然辛苦,但相比繞遠路,張女士依然覺得該樓梯通道為她帶來便利。不過,她也希望樓梯旁能增設電動扶梯,方便像她這樣需要帶嬰兒車出入的人士或年長人士上下。

國泰大廈旁的樓梯較為潮濕昏暗。(圖:周海麗)
國泰大廈旁有替代走道但陡峭難行
根據受訪居民反映,這段樓梯通道開放前,他們一般會使用國泰大廈旁的一個陡峭樓梯走道,從蘇菲雅山前往國泰大廈,再從國泰大廈走去地鐵站或是獅城大廈。
不過,國泰大廈旁的樓梯走道每天凌晨12點30分到清晨6點30分之間會關閉,不讓公眾使用,而且相當陡峭、昏暗,下雨時也比較濕滑,受訪公眾說走這條路去地鐵站估計大約需要多花五到十分鐘的時間。
而另一個選擇是繞道蘇菲亞路去建安大廈,再從建安大廈前往目的地,但繞道建安大廈的道路,所需的時間就更長。
市區重建局:新樓梯通道去年12月開放使用
市區重建局答覆《8視界新聞網》的詢問時表示,銜接漢地路和蘇菲雅山的原有樓梯通道屬於一個私宅的產業,其管委會前些年曾無償開放給居民和公眾使用。
管委會後來在2011年通知有關當局,表示基於安全、責任歸屬和維修費用等考量,有意關閉通道。 當局雖然希望通道能繼續開放給公眾使用,但還是尊重管委會的決定,有關樓梯通道最終在2019年關閉。
市區重建局發言人說,當局收到公眾需要一條替代通道的反饋後,於是要求新私宅項目Haus發展商另建一條樓梯通道,方便附近居民使用。這條新通道目前已建成並已開放。
「新樓梯通道已在去年12月開放給公眾使用,它銜接漢地路和蘇菲雅山,已然是一條公共通道。為確保公眾可繼續使用,通道將移交給有關當局管理和維修。」
另外,發言人也說,當局不會增設電動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