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分享說,他在50歲之前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到時不但不用工作,還能生活的很好,經濟上幾乎沒有任何負擔。
然而,他不是什麼富家子弟,也沒有很高的薪水,他之所以可以這麼講,是因為他從讀大學時起,就開始用兼職收入做理財,每月投進一些,到50歲的時候,這些理財經過20-30年的積累,基本都到了成熟期,到時會有一大筆的收入。
他現在很慶幸當時的理財選擇,如果不做理財,可能也就隨手花掉了,哪怕存在銀行,利息也是少的可憐。他就強迫自己養成理財的習慣,每個月固定拿出一部分來,這樣一路堅持下來,現在看到了成效。
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固定小額的理財,是一種比較推薦的理財方式,一方面,風險會大大平攤,二是,長期複利效益還是不錯的。
關於理財方面,我的建議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適合的產品,不要過於保守,也不要過於追求高回報,儘量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需求一種平衡。還有,小額的固定投入,不要考慮短期回報,看重的是長期收益,比如預備10年或15年後孩子的教育金,或者是60歲後自己的養老規劃等等。
慢慢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是收入的高低,而是你在一直努力攢錢,而別人是拿來做投資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