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菸的運作原理,是把含有尼古丁、丙二醇和調香劑的「電子液體」加熱後霧化,讓煙客如同吸一般香菸那樣,把氣體吸入肺部。(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紅螞蟻的朋友是中學教師,不久前在學生的書包里搜出電子菸,嚇得趕緊請家長來學校處理。
沒想到這名家長不但知情,還振振有詞地說:
「電子菸的危害不如香菸,不必小題大做。」
紅螞蟻原以為14歲的中學生抽電子菸已經算嚴重了,竟然還有更誇張的:
戒菸輔導員Sean Ang上周在亞洲新聞台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他在13年的職業生涯里遇過最年輕的學生個案,竟然只有10歲!
電子菸無孔不入,悄悄入侵校園。今年就有不少家長致函《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說,他們的孩子曾目睹同學在學校廁所、陽台和樓梯間抽電子菸。

一些電子菸的包裝如同飲料瓶,學生可輕易藏在書包內,不被學校發現。(海峽時報)
教育部去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
過去三年,在小學、中學和大學先修班被發現吸菸或抽電子菸的人數保持在低水平,每1000名學生中有七人觸法。
(紅螞蟻只想問,1000人中就有七人,還算少嗎……)
教育部強調,若學生被發現持有或使用電子菸等產品,校方會與家長合作,把學生轉介到保健促進局,通過戒菸計劃和學生健康顧問協助他們戒菸。
校方也會向衛生科學局舉報屢次重犯的學生,並根據罪行嚴重程度,採取適當的紀律處分,包括留堂、停學或鞭打男學生。
不過,戒菸輔導員Sean Ang坦言:
「像10歲那麼年輕的個案,並沒有明確的臨床指導方針,我和輔導團隊只能根據經驗來調整輔導方式。」 電子菸賣家 生意做很大?
電子菸的運作原理,是把含有尼古丁、丙二醇和調香劑的「電子液體」加熱後霧化,讓煙客如同吸一般香菸那樣,把氣體吸入肺部。

一些電子菸的設計小巧精美,容易隱藏起來。(路透社)
新加坡自2018年2月起,已全面禁止電子菸。非法購買、持有或使用電子菸,可被罰款高達2000新元。
進口、分銷或售賣電子菸及相關配件也是違法的。一旦罪成,初犯者可面對最高1萬新元罰款,監禁最長六個月,或兩者兼施。
既然新加坡明令禁止電子菸已超過五年,為什麼持有電子菸被捕的人數還是逐年攀升,從2018年的68人激增至去年的4916人?
為什麼社媒上還經常看到青少年或學生抽電子菸的視頻?

社媒上經常看到青少年或學生抽電子菸的視頻。(網際網路)
原來,通訊應用Telegram上有多個群組公然售賣電子菸,每個群組的「會員」從幾百人到過萬人不等。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即用即丟」式的電子菸最受歡迎,黑市價從30元起跳。它的包裝如同飲料瓶,容易魚目混珠。
有的賣家聲稱可以當天提供免費送貨服務,有的甚至毫不避諱地詢問是否有人想加入售賣電子菸的行列。
受訪的亨利(假名)就是其中一名賣家。他在六年前開始抽電子菸,當時他才17歲,還在念初級學院。
「電子菸的味道比一般香菸好聞,也更容易隱藏起來。冠病阻斷措施期間,即使我躲在房裡抽電子菸,家人也沒發現,味道也不會殘留在衣物上。」
亨利認為,電子菸的包裝和口味新穎,是吸引青少年的一大賣點,最夯的要屬烏龍茶和草莓口味。

電子菸口味五花八門,包括草莓、薄荷、烏龍茶和鐵觀音。(路透社)
目前在上大學的他通過Telegram售賣電子菸賺外快,平均每月可賺500至600新元。
「我向本地供應商批量購買電子菸,再以更高的價格轉賣給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很多時候都是靠口耳相傳。」
亨利直言,在網上購買電子菸時,賣家通常不會要求買家出示身份證。
「有未成年的學生甚至會威脅賣家供貨,不然就舉報賣家。」
衛生科學局指出,當局正密切留意電商平台、社交媒體和通訊應用,以審查涉嫌兜售電子菸的不法行為。
單是去年,當局就從臉書、Instagram和Carousell等平台撤下超過6800個與電子菸相關的廣告。

衛生科學局去年從社媒和電商平台撤下超過6800個與電子菸相關的廣告。(聯合早報)
事實上,新加坡有相當大的煙客市場,難怪有不法之徒處心積慮走私電子菸。
今年3月底,警方和衛生科學局破獲了超過8萬5000個電子菸和相關配件,估計黑市價超過220萬新元,是新加坡迄今最大宗的電子菸走私案。

今年3月底,警方和衛生科學局破獲了超過8萬5000個電子菸和相關配件,估計黑市價超過220萬新元。(衛生科學局臉書)
電子菸在手 容易交朋友?
輔導員認為,抽電子菸已被年輕人視為一種潮流。一些青少年為了跟朋友有共同話題,可能在朋友慫恿下誤觸電子菸。
飛躍社區服務青少年部門助理主任黃穎俐告訴《聯合早報》:
「一些電子菸的設計小巧可愛,學生可輕易藏在書包內,不被學校發現,這種現象令人擔憂。」
此外,水果口味的電子菸也會讓人誤以為電子菸是可以替代香菸的無害產品。雖然一些電子菸標榜「不含尼古丁」,但檢測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電子菸沒有嗆鼻的煙味,也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太大的干擾,煙客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抽菸的次數,攝入的尼古丁含量反而超過一般香菸。
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今年初發表的《尼古丁與菸草研究》報告,也駁斥了有關電子菸是香菸較安全替代品的說法。
「不論是香菸還是電子菸,兩者對口腔內膜DNA造成的損傷程度和性質是相同的,這種損傷會增加癌症和炎性疾病的風險。」
至於發育中的青少年,電子菸可能對他們的大腦有害,引起認知障礙,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他們日後也可能出現行為和情緒問題,例如抑鬱症和焦慮症。

電子菸對青少年的大腦有害,可能引起認知障礙,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網際網路)
戒菸輔導員Sean Ang強調,任何戒菸治療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戒菸,而是戒掉尼古丁。
「很多患者說『我戒菸了』,但他們只是戒掉香菸,改抽電子菸。」
有公眾甚至建議,應該把抽電子菸的罰款金額加倍,甚至讓重犯者坐牢。
但紅螞蟻不禁懷疑,這真的是加強執法就能解決的問題嗎?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家長充分了解電子菸的危害,並及時導正孩子,免得他們越陷越深。
沒錯,文章開頭的那名家長,紅螞蟻說的就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