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達曼(右上)、陳川仁(左上)、鍾麗慧(左下)、貝理安(中下)和辣玉沙(右下)相繼因各種原因辭去議員職務。(紅螞蟻製圖)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政壇近來可謂多事之秋。
有人搞婚外情、有人去選總統,再加上已過去一段時日的國會「說謊門」事件,目前已有五名議員辭去職務,而且還有人正被貪污調查局調查。
國會議事大廳陡然間多了這幾張「空椅子」,且在本屆國會餘下任期,多半不會有其他人補上。
總理李顯龍說他不會解散國會閃電大選,從行動黨和工人黨的表態看來,有議員離開的集選區也幾乎篤定沒有機會舉行補選。
面對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政治局勢,為何不幹脆補選填補空缺,選民權益會不會受影響等課題,引起了不少討論。
誰登出國會了?
最早「高歌離席」是工人黨的前盛港集選區議員辣玉莎。2021年11月,她因在國會說謊而辭去議員職務。
到了今年7月,前國務資政尚達曼宣布參加來臨的總統選舉,為此退出人民行動黨,並辭去了包括裕廊集選區議員在內的所有職務。
不到一周時間,行動黨和工人黨又有成員相繼因婚外情落馬。
行動黨籍的前議長陳川仁和淡濱尼集選區前議員鍾麗慧因存在不當關係,雙雙辭去議席,並退出行動黨。
工人黨的阿裕尼集選區議員貝理安,也幾乎在同一時間被揭發與黨內同僚佘雪玲有婚外情而去職。
至此,國會已有五個議席懸空。

辣玉沙因涉嫌在國會上撒謊而成為本屆國會最早「畢業」的議員。(國會)
除此之外,交通部長及西海岸集選區議員易華仁本月中也因遭貪污調查局逮捕調查,被總理李顯龍指示放「缺席假」,暫停履行部長及議員職務。
(25日)又傳出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議員莫哈默費沙昨晚(24日)因心臟病,送往醫院接受救治。據報道,他人在加護病房,情況穩定。
如此算來,93名民選議員中,已有5人確定去職,另外還有兩人實際上暫時無法履行議員職責。

陳川仁(右)和鍾麗慧(左)因不當關係,雙雙辭去職務。(陳川仁臉書)
為何不補選填補空缺?
因為法律說不用。
在集選區,只要還有一人「撐到最後」,補選大可不必發生。
以其他國家例子來看,若是採取比例代表制的國家,某議席懸空後,通常會由所屬政黨在最近一次選舉的提名名單中,找出下一個順位的候選人遞補。簡而言之,即使沒有補選,也不會有議席長時間懸空的問題。
至於實行單一選區制度,政治體制和我國相近的國家,如英國和馬來西亞,一旦有議員辭職或逝世,就得在一定時間內舉行補選。以馬國為例,該國憲法規定,某一議席若在國會任期未滿三年內懸空,就須補選。
上面提到的英國才在上周,因前首相詹森等人辭去議員職務,舉行了三場補選。馬國最近也因為一位部長(同時也是國會議員)逝世,預計將在60天內舉行補選。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並非沒有類似補選規定,但這樣的規定,只存在於單選區。
單選區議席一旦因議員去世或辭職懸空,就得舉行補選,選出新議員接手該選區。
但在集選區則不然。
根據《國會選舉法令》,集選區只在一種情況下必須補選: 所有議員都辭職。
換句話說,只要還有一人「撐著」,管它原本是四人還是五人集選區,統統不必補選。
不補選留下的空缺怎麼辦?
目前不論朝野,都不約而同以其他議員幫忙「補鍋」的方式應對,並表明不會透過集選區團隊其他成員辭職,來促成補選。
2017年,總統哈莉瑪辭去議長及馬西嶺-油池集選區議席,準備參選總統時,其他行動黨議員分工接手了她原本的職責。
辣玉莎2021年11月去職後,工人黨表明,盛港集選區其他團隊成員不會辭去議席。前者原本負責的區域,由該黨其他議員分擔。
尚達曼辭職參選總統後,行動黨做法如出一轍,緊接著因婚外情醜聞落馬的陳川仁和鍾麗慧留下的工作,也由其他同僚接手負責。
貝理安離開阿裕尼集選區後的情況也雷同。
某某人辭職,其所屬政黨出面說團隊不會「總辭」,並強調會由其他同黨議員接手其工作,幾乎已是朝野政黨應對集選區議席懸空的SOP。

隨著貝理安(左二)辭去議員職務,阿裕尼集選區團隊的另外四名議員林瑞蓮(左一)、嚴燕松(中)、費沙(右二)和畢丹星(右一)將接受其原本負責的區域。(海峽時報)
議席懸空會導致選民權益被攤薄?
但其他議員能幫忙是一回事,能否說服選民,又是另一回事。
這類集選區議席懸空又不補選的狀況,最常引起詬病的,是選民的權益會因此被攤薄。
透過簡單的數學計算方式,可以大致說明這種現象。
根據新加坡選舉局截至今年7月20日的最新資料,本地共有17個集選區及14個單選區。
在集選區部分,選民總人數為233萬4222人,每個集選區的議員人數皆為四至五人。
整體而言,每名議員平均代表2萬9547名選民。
注意,這裡說的議員選民比例理論上應是越趨向一致越好,這意味著選民手中的選票沒有被攤薄,選後獲得的議員「照顧」也沒有「打折」。
下表是17個集選區中,各區議員平均所代表的選民人數。
特別標出的部分為目前已有議席懸空的五個集選區。

正常情況下,淡濱尼集選區的議員選民比例應為1名議員代表3萬2049名,其議員選民比例早已是全國平均以上。
隨著鍾麗慧辭職,該區的16萬零246名選民從原本的除以5,變成除以4,使如今淡濱尼集選區的議員選民比例已爆增至4萬零62,意味著每名議員得負責「照顧」超過四萬名選民。
因辣玉沙辭職少一人的盛港集選區的增長幅度更為驚人,該區剩下的林志蔚等三名議員,如今每人得負責代表逾四萬名選民的利益。
阿裕尼、馬林百列和裕廊集選區的情況亦不遑多讓,每名議員得負責的選民人數,分別飆升至3萬7005、3萬4813和3萬2899。
這種情況,用職場的語境來說便是:
同樣工作,原本五個人做,走了一人,餘下的四人就得分擔離職同事的原有工作。 無可避免,留下的人工作量會變大。 工作量變多,隨之而來的疑慮是,他們還能否保持工作品質? 如果工作品質有所折扣,對客戶是否公平?

正在接受貪污調查局調查的易華仁被指示暫停所有公務。(海峽時報)
拉回選民視角,難免有人心裡怨嘆,原本當初選的四人或五人團隊,如今少了一人,不就代表原本能獲得的關注被「稀釋」了嗎?
更有甚者,這種狀況可能變相加劇常用來泛指選區人口比例差距過大的不當比例(malapportionment)現象。
當某個選區只須兩萬多人就能有一位人民代議士,另一選區卻要四萬人才能達到一樣效果,兩者手中一票還是不是同等價值,自然受到質疑。
若「中途離席」的議員又剛好是所屬選區唯一的少數種族代表,情況恐怕還會更複雜。
類似的狀況,在2017年哈莉瑪辭職參選總統時就曾掀起波瀾。但2019年的一項司法判決已裁定,即使某一集選區懸空的是少數族裔所代表的議席,也無須補選。
據《海峽時報》報道,憲法專家,國大法律系客座教授陳有利博士,這項裁決意味著理論上所有集選區都可在沒有少數種族的情況下繼續運作。
但與此同時,官方維護集選區必要性,卻又總是以維護少數種族權益作為重要依據。
2020年8月宣誓就任的本屆國會即將邁入第三年任期,但距離最晚舉行大選的時間還有約兩年。
隨著一連串政界醜聞導致五位議員「提早畢業」,加上易華仁命運未卜,本屆國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各界目光勢必會放大檢視,選民權益在集選區制度下,是否還能獲得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