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馬來西亞掃地出門,華裔領袖李光耀,如何帶領它涅槃重生

2020年11月26日   •   1萬次閱讀

作為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顯得都舉足輕重的國家,新加坡所的國際影響力已經遠超它的國土面積所呈現的那般狹小。每一個國家或政權的成長都絕非一帆風順,它們往往都需要經歷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才能取得相應的成就。

而新加坡則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從彈丸小國一躍成為經濟中心,新加坡的崛起不僅是其自身命運的轉折,也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樹立一個相當優秀的榜樣。

一個被迫獨立的國家

自從英國於1819年登陸新加坡開始,新加坡就成為了英國龐大殖民體系中的一員。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新加坡成為了當時歐亞海運貿易的重要港口,呈現出相當繁榮的姿態。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軍悍然發動對新加坡的侵略,英軍不敵之下則只能選擇投降。也正是由於這場戰亂,使得新加坡原有的經濟基礎遭到大幅破壞,再加上原本就存在的極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使其一度陷入破敗衰落的境地。

二戰結束後,由於舊有的殖民體系被完全打碎,人民在政治當中有了更多的發言權。他們要求在大英國協中獲得更多的自治權,組建起屬於新加坡的政府,並且在當時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謀求發展。

隨著時任馬來亞首相的冬姑阿都拉曼在1961年5月向新加坡拋出橄欖枝、希望共同組建馬來西亞時,新加坡幾乎沒有思考地就決定加入。因為他們相信,只有一個完整一體的東南亞才能為新加坡帶來更穩固的安全更多的利益。

然而,雙方合併的過程卻並不愉悅。由於新加坡的主要人群是華人,這使得馬來西亞內部天生就對他們懷有一種不信任感,於是在各個方面實施針對性的政策。

他們不但要求增加新加坡向中央政府繳納的稅收,而且也不給予其相應的、哪怕只是平等的發展條件,甚至通過政治打壓和煽動民族情緒的方式孤立新加坡在。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不但沒有因為加入馬來西亞而獲得國家安全,甚至連經濟發展也成了問題。

就這樣,雙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幾乎已經達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而為了防止情況持續惡化,馬來西亞方經過國會投票,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絕對優勢將新加坡驅逐出去。

其他國家和民族都是為了獨立而持續奮鬥,新加坡則是被迫獨立,這在當時的國際環境當中無疑是個罕見奇聞。而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在向新加坡民眾宣布這一消息的時候,也不禁潸然淚下,為本國命運的曲折感到悲傷。

新加坡的鐵血發展過程

新加坡國內民族組成複雜多樣,呈現出以華人為主體、馬來族、印度裔等多個族群並存的局面。而國家想要發展,首先要做的便是統一語言。

雖然李光耀本人為華裔,華人也占了新加坡的大多數,但為了避免出現種族歧視的情況,李光耀還是毅然決定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用非常強硬的手段在短時間內向全國推廣。

雖然李光耀這一措施在當時引起了新加坡國內不小的非議,但總歸是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相當最基礎的條件。

當然,他之所以會選擇英語,也是因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在當時呈現出更繁榮的一面。當時的亞洲普遍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幾乎沒有國家選擇將英語當作官方語言。

因此,如果西方國家想要在亞洲地區開展商業活動,那麼具有良好英語基礎和地理優勢的新加坡將毫無意外地成為他們的首選地。之後新加坡的發展也證明李光耀的獨到見解完全正確,新加坡的對外貿易一直都是其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同時,為了調動起新加坡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李光耀創設性地提出將給予每個新加坡公民一份國家股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個人都能從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使當時的新加坡人民建立起鐵板一塊的團結意志。

為了解決廣大居民們的住房問題,新加坡還建立了專門的組屋制度,由政府出資修建房屋、由政府統一規定租住價格、又由政府決定居住資格。大部分新加坡的中下層平民都從中受益,不再將住房當作自己的主要問題,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奮鬥中去。

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殖民體系在新加坡國內並未徹底消失,使得當時的新加坡政壇呈現出非常嚴重的腐敗現象,新加坡人民對此報以非常大的怨念。由李光耀所建立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競選之初就曾拿出掃帚以表明自己的反對腐敗的決心。

李光耀政府於1969年頒布《預防腐敗法》,展現出對腐敗的零容忍態度,並且還專門成立了「貪污調查局」,給予了試圖貪污者極大的震懾。

最重要的,李光耀制定了高薪養廉政策,大大降低了新加坡官員們的貪污慾望。一系列政策之下,新加坡官員的清廉指數常年穩居世界前列,不但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創造了一個非常良好的投資環境。

新加坡人多地少且自然資源匱乏,這就註定它的經濟發展必須高度依賴外資。新加坡於1961年開始出台相關優惠政策,將大量密集勞動型產業引入國內,並建立了包括裕廊工業區在內的諸多工業園區,為新加坡的經濟騰飛積攢了第一筆資本。

但新加坡並不僅僅滿足於成為處於產業鏈低端的代工廠,它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式開始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自動化、機械化、電腦化」的發展方針。直到現在,新加坡已經完全擁有從產品涉及到研發再到生產的獨立能力,並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

同時,新加坡發達的經濟為完善全國的教育體制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結合更促進了其頗為獨特的教育風格。

新加坡小學的前四年會採用統一的課程規劃,四年後則實行分流制度,以不同學生的語文能力來劃分為三種不同的課程,即正常雙語流、延申雙語流和單語流,意圖是對每個不同的孩子實施相適應的教育方法。

雖然這一制度能夠起到很好地發掘學生潛力的作用,但也造就了新加坡升學考試異常激烈的社會現狀。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不能通過教育來最大限度地提升國民素質,那麼新加坡又有什麼資本來同其他國家展開競爭、強大己身呢?總的來說,這也是種被逼無奈之舉。

在中學階段,新加坡依舊實施分流制度,分別為特快流、快流和正常流。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在學生的中學階段就已經開始著手提供職業發展的課程,幫助他們在職業技能方面有所增長。同時,新加坡一共擁有五所公立大學和一所私立大學,文理科院校都十分齊全,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機會。

最重要的,新加坡許多考試題目都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地方考試辛地加共同出題。這不僅提升了新加坡的教育水平,也使從新加坡畢業的學生們能夠得到國際認可,算是一種提升自身學歷含金量的有效手段。

最後,新加坡還十分注重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其實,從新加坡經濟結構的轉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對環境的追求,畢竟新加坡國土面積就這麼大,如果不好好保護環境,連住的地方也都沒了。

新加坡不僅在教育上多鼓勵學生接觸自然,建立了非常開明的環境教育政策,從而培養起了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還實施了非常嚴格的懲罰制度加以訓誡。

曾經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在新加坡街頭吐痰而被施以鞭刑,此事雖然受到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但新加坡方卻態度強硬,表現出對環境保護的巨大決心。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使得新加坡在衛生和綠化等環境方面的成就相當顯著,並多次被評為花園城市。

新加坡在國際局勢當中的偏向

作為一個彈丸小國,新加坡必須在國際政治格局當中如履薄冰,這樣才能維護自身安全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前文已經說到,新加坡最初在國內推行的官方語言為英語,這不僅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所作出的選擇,也間接表明了新加坡最初的政治傾向。

畢竟當時無論是中國還是東南亞地區,在經濟層面都還處於恢復期,幾乎無法給予新加坡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當初新加坡滿懷熱切地加入馬來西亞,最終卻遭遇冷眼就已經證明了這點。

但是,新加坡也並未完全脫離亞洲。它積極與印度、日本等亞洲大國保持聯繫,同時為了防止出現蘇聯一家獨大的局面,又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表現呈支持態度,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發揮了一定作用。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增長問題。

當一系列亞洲大國都在尋求經濟發展的契機之時,已經提前發展一步的新加坡相對比起來就顯得頗有優勢,能夠持續促進互相的共同進步。當然,作為東南亞國家,新加坡自然也是東南亞國協的成員國之一,這也表明了它對地緣政治的重視。

直至今日,新加坡已經參與多個國際組織,如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大英國協等。在這些組織當中,新加坡最多的態度就是求同存異、共謀發展,並沒有選擇一邊倒地傾向於某方面的意識形態,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新加坡捲入大國之間的政治紛爭。

當然,其實新加坡現在在經濟上肯定是更加依賴西方,但在意識形態領域想必卻是以親中方居多,畢竟新加坡人口結構當中還是以華人占據大部分。

新加坡的發展困境

在新加坡的發展路徑當中,呈現出高度依賴外資的傾向。這使其幾乎每次的國際金融環境一旦稍有變化,新加坡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比如在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新加坡國內多個產業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又如受到2011年歐債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也被迫放緩。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新加坡內需嚴重不足。

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新加坡近些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放緩,2016年的GDP增長幅度僅為2%。雖然受到的製造業提振政策的影響從而稍微扭轉了局勢,但這並非長久之計,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樂觀。

同時,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濟形勢,使得新加坡民眾的消費支出理念也逐漸趨於保守。2011年以來,新加坡國內消費物價水平就一直在下降,房價則連續下跌超過三年,打破了1975年之後的下跌持續時間最長記錄。

消費水平的下降再度拉低經濟增長的速度,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新加坡也只能繼續依賴外國投資。

另外,新加坡產業結構也高度不平衡。新加坡傳統製造業比重占國內GDP比重自2004年後也一直在持續下降,到了2016年甚至只有17%。雖然新加坡同為世界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但在其他國家都在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時候,它在這個領域的進步卻十分緩慢,整體水平仍然只是上世紀90年代水平,無法再為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環境。新加坡高度依賴外資的事實還表現出占GDP比重過高的服務業當中,最高時曾達75.16%。

社會問題並不是單方面或者單個領域,它往往會聯繫到其他社會層面,新加坡國內就業、企業盈利、進出口貿易等領域也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

之所以會造成以上困難局面,一方面是由於新加坡政策過於保守,不敢過多地涉及現代化改革,同時效率也較為低下,不能快速促進政策跟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外向型經濟過於脆弱的原因,資本主義世界稍微發生動盪,新加坡就會傷筋動骨,畢竟新加坡可沒有這麼多實業來為國內的經濟危機兜底。

總結

新加坡的成功既有運氣的成分,也是其自身求變的結果。在李光耀的領導下,當時的新加坡由上至下形成了一股無比團結的力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建設都呈現出進步神速的局面。

再加上國際金融環境的東風,新加坡的崛起實在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也並未放棄居安思危,而是始終在不同的時代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這無疑更是其能夠繁榮的精神內核。

555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