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吸引力並不在於領土的大小,而在於文化的包容,由大小不一毗鄰小島組成的新加坡就是個最好的例證。這裡有華人的佛教文化、馬來人的伊斯蘭教文化、印度人的印度教文化以及其他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現象。這些多元文化相安無事,各種人和平共處。

華人風情——牛車水
牛車水在3個歷史區域中,占地面積最廣,也是中國南方移民在新加坡的落腳地。走在街道上、市集裡,你可以聽到福建、廣東、海南等方言,也可以從寺廟和百年老店感受中國傳統民俗。儘管現代化快步加速,牛車水為了迎合旅遊者,商業氣息變得濃厚,但仔細搜尋,依然可以找到中國移民們在此生活的歷史軌跡。

印度風情——小印度
這裡是最具生命力的歷史區域,因為街道上有新加坡少見的雜亂,沙麗裙擺隨風飄逸,彩色花環高高串起,興都廟的焚香味揮之不去,香料、拉茶、煎餅、甜點等,眼裡看的、耳朵聽的、撲鼻而來的,都充滿強烈的印度氣息。無論逛街買雜貨、觀賞歷史建築,還是單純看街景,從走進小印度那一刻起,就擁有超高色彩度的視覺享受。

英國殖民風情——行政區
1819年,萊佛士從新加坡登錄後,除了打造海外貿易商港,同時也展開都市重整計劃。為了方便管理,他特別將政府機構、學校和教堂集中於新加坡河北岸,也就是現在的行政區。當時,新古典主義藝術席捲歐洲,英國建築師將此設計風潮帶進新加坡,在區內幾條街上陸續完成了市政廳、高等法院、國會大廈等建築,保存至今,風華不減。

馬來風情——芽籠士乃
馬來人早期曾在新加坡河搭建水上高腳屋,英國人登陸後,將之解散驅離,當時,甘榜格南區域的居住空間早已飽和,馬來人只好往東遷至芽籠士乃,濃烈的民族色彩與生活文化在此茁壯生根。這裡擁有新加坡最大的馬來傳統市集與購物商場,想要感受馬來風情,芽籠士乃絕對是原汁原味的選擇。

娘惹風情——加東
19世紀時的加東原是濱海鄉村,到20世紀20年代,新加坡的港口貿易持續興盛,土生華人多數經商致富,逐漸遠離市區往東遷移,選擇在加東一帶落腳,蓋起海邊別墅和店屋洋樓,形成族群聚集地。其建築風格和飲食文化也深深影響此地。想品嘗娘惹料理、選購娘惹服飾或觀賞洋樓古蹟,請來加東。
灰常灰常喜歡小野麗莎噢~《Rasa Sayang》出自小野麗莎2010年發行的《ASIA》專輯,該專輯中Lisa演繹了亞洲9個國家(中國,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蒙古)當地人人會哼會唱的10首著名民歌,這首"Rasa Sayang"源自馬來西亞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