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相關行業中短期內恐難以復甦,甚至出現失業潮,經濟和就業市場將出現結構性轉變。

我們也須思考是否減少對密集勞動的依賴,要麼減少對客工的依賴,要麼改善客工宿舍的居住密度。
無論何種改變,都意味著人力成本將增加,最終須由消費者來承擔。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儘快推動生產力提升,或者採取更多自動化生產技術。

網際網路科技使得人們可以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進行工作、社交與休閒活動。
阻斷措施期間,許多不諳手機和網際網路科技的群體,在迫在眉睫的現實需要下快速上手,智慧型手機成為他們生活中更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這麼一來,我們須關注社會上沒有智慧型手機和確實無法掌握網際網路科技的弱勢群體,不能讓他們因此而邊緣化。

我們可以預見,新冠疫情將對新加坡的生活、社會和經濟產生長遠的影響。
為阻斷病毒而出現的部分暫時措施將變成常態化,經濟活動和產業結構將出現相應的轉變。
另一方面,保持安全距離也很容易演變成保持社交距離和人情淡漠、對他人缺乏信任,進而引發社會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見到的,需要有意識去避免。
疫情帶來的多方面調整和變化很可能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結構性轉變,因此我們要以靈活和正面的心態來適應新常態,直到我們有能力完全戰勝病毒。
資料來源:
1. 早報:賈古瑪:冠病疫情尚未緩解 4G接棒或應推遲
2. 一帶一路:疫後新經濟 新加坡商場職場大洗牌
3. 陳文坪:李顯龍推遲交棒有因
4. 早報:迎戰冠病疫情打擊 一些行業「V」型復甦
5. 早報社論:調整心態適應生活新常態
6. 新浪:新加坡經濟復甦需要更長時間
7. 新華社:新加坡經濟復甦之路「緩慢且崎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