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的教育很厲害,到底有多厲害呢?
在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測試結果,新加坡幾乎年年排名第一;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新加坡學生的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都是第一。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採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清華附小的國際班也在用。除了數學教育之外,新加坡的整體基礎教育,在亞洲都排名第一。
「太害怕被世界淘汰」,成就了「世界第一」競爭力。新加坡政府重視教育,新加坡的家長也重視教育。而且,和其他亞洲國家一樣,難以掙脫考試競爭的緊箍咒。
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生都在綜合、開放性、重思考的國際評比中,證明在學校所學,足以應用、解決問題、而且跟得上世界教育的腳步。新加坡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這樣的世界第一,並非一朝一夕。新加坡教育成功,是花20年做到6個關鍵事:
1
把時間用來引導孩子主動學
攤開新加坡近20年來的教育政策,從1997年開始的「思考型學校,學習型國家」,定調發展能力導向的教育。
2010年,新加坡再推出「21世紀技能」教育方針。除了延續原有培養批判性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注重問題解決及與人溝通、合作的社交技能等。「因為光是學習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充滿變動的世界。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應用知識、甚至是創造知識的能力,」新加坡教育部課程司副總司長孫振煒說。
2
培養老師成為「終身學習者」
光洋中學5個生物課的老師為了帶學生們做「應用學習計劃」下的太陽能車,原本對程序設計一竅不通的5人,一切從零開始學起。「因為我們走過從不會到會的歷程,教學生時更知道怎麼協助他們克服問題。」生物老師陳德發坦言。
新加坡的老師,本身就是最用功的「學習者」。
3
雙語教育和分流教育
新加坡語言教育政策採用雙語教育,英語為共同必修語言,並具有官方語言的實際地位,而各族學生均需學習母語,做為保留其傳統文化的媒介。在雙語教育政策下,其教學內容依學生能力給予分流教育,給予不同的適性教材。
4
「強制性」課外活動,提升公民素養
日制安排上,中國一直是全日制,中午午休時間較長,同時安排有早操、眼保健操等。新加坡則是半日制課程。
新加坡的中小學基本上都是半天上課學習學科知識,剩下的半天則是開展各項CCA的活動時間。所謂CCA是英語 Co-Curricular Activitie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課外輔助課程」。
CCA的活動非常豐富,分為四大組別:體育活動團體、制服團體、表演藝術團體、協會和學會團體。
體育活動團體,以各類體育活動及比賽為主;
制服團體,例如男童軍、女童軍、紅十字等,培養學生成為獨立自主、具有服務精神的良好公民,制服團體是最難進、最辛苦的團體;
表演藝術團體,聽名字大家應該就能理解他們的日常活動了,包括各種合唱團、舞蹈隊、管弦樂隊、舞台劇等等;
還有就是協會和學會團體,基本為興趣相投的學生在一起研究數學、自然科學、天文學等。
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新加坡教育部強制性規定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四大組別中的一項活動,並把學生在CCA中的表現納入學生的評價系統。
除了CCA,小學五、六年級每年都會安排野外露營,教授孩子們在野外獨立生存的技能。
這些活動的嚴格落實,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創新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效果。
新加坡的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這個島國還是在不斷重新思考它的教育方法。
5
重新出發,不再看重分數
儘管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新加坡的教育一直在不斷更新,他們想要阻止學生成績上的比較,鼓勵學生專注於個人學習上的發展。目前最新教育政策是:的從明年開始,小學一、二年級都沒有考試了,中學一年級也將取消年中考試。在未來三年內,教育部會陸續取消小學三年級、五年級和中學三年級的年中考試。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記者會上是這麼說的:「學習並非競爭。學校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教導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概念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檢討了很久,覺得應該能更好地平衡。」 他認為目前學校的考試和測驗也許太多,出現「不平衡情況」。
6
應用型學習,為工作做準備
同時,新加坡的很多課程和實踐也正好符合當地工作環境的需求。這種應用型學習計劃,很早地就為學生的工作做好了準備。
新加坡的一系列應用型學習計劃(ALP)將於2023年實施,以幫助學生促進個人發展並獲得現實世界的技能。這些課程能夠讓學生深入戲劇、體育等富有表現力的主題中,以及更多的熱門行業中,如計算機技術、機器人技術和電子學等等。
新加坡的教學質量堪稱世界一流 ,無論是教育體系還是教材都是博採眾長、兼收並蓄,都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普遍認可。
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正處於變革之中,同是亞洲國家,新加坡的成功實例可以給我們的教育路線很多啟示。不斷更新自己,不斷檢視自己,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學。陶醉於卓越,是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