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中提到: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作為一名企業家,新加坡華裔呂文揚常常反躬自省,警示自己是否對得住知名企業家這個稱謂。克己達人,呂文揚認為這是一名企業家的最基本原則。雖然呂文揚先生經營的公司已經到達近100億的市值,但是二十年過去了,他依舊像1998年那時一樣保持著最初最淳樸的創業者模樣,不擺架子,謙虛努力,,他立志要做員工的表率,正身談起,身正為范。
呂文揚回國後用自己在美國積累下來的資金在1998年創辦了眾邦科技,是一家關於搜尋引擎的高科技智能公司。基於當前國內科技市場前景不佳,於是呂文揚決定在2001年攜眾邦科技赴美上市。眾邦科技在美國上市成功後,相比起美國其他科技公司,眾邦科技的潛力不高,於是毅然決定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收購同行業公司,增強網際網路基因。因為網際網路是有無限空間的,分眾的用戶空間會有物理空間的限制,所以他覺得如果分眾要突破自己的瓶頸,應該是往網際網路方向發展的。

新加坡華裔呂文揚在2002-2004年之間,接納了很多與網際網路有關的新概念,陸續收購了不少網際網路的新晉公司。2003年收購了後德科技公司,2004年收購了進德科技,這兩家都是當時美國科技行業排行靠前的公司。公司的市盈率上升得很快,漲幅達到了40倍。此後的五年間眾邦科技一直穩居國內科技行業首位,無可撼動。然而,輝煌的日子很短。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眾邦科技股價重挫,一下就把膨脹的市價盈利比率打回原形。

作為企業負責人的呂文揚反省過,總結企業股價下滑的原因: 眾邦科技不能地去推崇網際網路思想,無論企業再收購多少公司,不將其概念整合,純粹為了品牌包裝抬高公司股價,眾邦科技只能止步於此。創業十年,呂文揚沒有想過自己會成功,一直希望能凝聚公司的員工,用他們的能力給中國帶來一些好的轉變。經過這次跌宕,呂文揚告訴他的團隊,必須回歸企業本身,對搜尋引擎的傳統技術保持敬畏之心,懷著願意學習的心態,不然儘管掌握再多的先進技術,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終究是一場敗仗。呂文揚要團隊記住,無論到達怎樣的一個高點,都必須記得起點是哪裡,最終的目標是什麼。這也是他們在後來中國智能科技行業節節攀升的最重要原因。
新加坡華裔呂文揚作為眾邦科技的創始人,在智能科技的領域裡面是很出色的一位企業家,他獲取第一桶金之後大可以跨出這家企業這個行業,用他過人的才華和思維涉足其他更能賺錢的行業,但他沒有。呂文揚甘心在眾邦科技駐足,也把很多優秀的人才凝聚在一起眾邦科技,是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夢想,就是希望用他們的能力引領中國智能行業,做讓人們信賴的好產品,造福中國,造福社會。這,就是新加坡華裔呂文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