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新聞
警方調查23起電子商務詐騙和商業罪案
新加坡警方正在調查涉嫌電子商務詐騙和商業罪案的12名男女。這七男五女涉及多達23起案件,受害人損失的金額超過3萬8000元。
警方在上星期三(24日)和星期四(25日)展開執法行動後,著手調查這些年齡介於25到55歲之間的嫌犯,其中五人涉嫌讓不法分子利用他們的銀行戶頭,進行詐騙和洗黑錢;另外兩人分別涉嫌偽造文件和進行詐騙;其餘五人涉嫌犯下失信罪。

警方最近成功阻止數起假冒中國官員的詐騙案,提醒公眾提防這類騙局。
警方於4月18日接獲報案,指Tampines One購物中心的比特幣交易機旁,原本張貼的防範詐騙海報遭人破壞。
勿洛警署的警員隨後展開調查,並確認海報是被一名45歲男子撕毀。警方進一步調查後發現,該男子曾接到一名陌生人的來電。對方聲稱自己是外國執法人員,指男子因涉及一起跨國犯罪活動而被調查。
男子後來按照對方指示通過Tampines One購物中心的比特幣交易機兩次匯款總計1000元,並且撕毀交易機旁張貼的防範詐騙海報。調查還在進行中。
話說出門在外,最怕的就是人生地不熟,一不小心就會被心懷不軌之人給騙得團團轉!
說起騙,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了。別看新加坡秩序良好,法治嚴厲。在新加坡,被騙那可是分分鐘的事兒!
在新加坡,這10種騙局最常見
針對網絡買家的網絡詐騙
「信貸換性愛」騙局
網戀騙局
冒充中國官員詐騙
偽造Paypal的騙局
冒充移民局/人力部/警察局/外交部人員進行詐騙
彩票騙局
「微軟」電話騙局
拐賣兒童電話騙局
冒充電話運營商詐騙
其中,當屬電子商務詐騙、借貸詐騙及假冒「中國官員」案件最多。
新加坡警方曾發表文告表示,單是電子商務詐騙、借貸詐騙及假冒「中國官員」來電詐騙的案件,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2.8%。
像這種網絡詐騙,說實話,這些在久經風浪的中國人面前,可不算回事兒!不過,在新加坡,如果遇到了專門針對中國人的騙局,那可就難說了。
說起來,這種行騙的伎倆,看上去非常好辨認,但是以下這幾點則加了它的成功率:
受騙人都是外國人,不了解新加坡法律,也不知道從什麼途徑查詢真偽。
做的有板有眼,看上去非常專業的樣子,還有雇員。降低了被騙人的警惕心。
身份容易取得受害人的完全信任,交出自己的「一切」(尤其是錢包。)
通過網絡傳播,廣泛撒網,在龐大的客戶群中「釣魚」。
由此看來,雖然新加坡是一個低犯罪率的國家,但是對不懂當地法律、政策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應該保持120分的警惕!

隨著騙子們行騙手法的升級,有些膽大的騙子還會冒充政府官員,相當多的人會被這一套給騙倒。
即使是「政府」也不能完全相信
新加坡政府的公信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因此,也有人利用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布下了騙局。此類騙局有很多,下面只簡單列舉一下:
1、「冒充警署」,謊稱要核實個人信息,然後再進行詐騙
2、「冒充新加坡ICA」進行詐騙,謊稱當事人有銀行卡在中國丟失,正在尋找失主。
3、「冒充海關警署查獲包裹」詐騙,這類通常的套路都是有快遞包裹在海關被截獲,裡面藏有走私毒品或其它違禁物品,需要當事人交錢贖回。
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新加坡政府機構是不會撥打任何一通所謂的官方確認電話的,也不會撥打任何一通所謂的先出示銀行卡號,身份信息等索取資料的電話。
所以,遇到一些陌生電話宣稱是政府部門機構的,大家就得提高警惕了,切記:不要輕易透露陌生人你的個人信息,如遇到起疑來電,可以電話可以查詢官方網站或電話諮詢警署。
防詐騙小貼士
詐騙的手段、形式雖然日新月異,但是詐騙的實質是不會改變的。不論前期是怎樣開展的,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從受害者身上榨取利益。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不論是在哪種情況下,三思而後行,這三點需要時刻謹記!
1、要有反詐騙意識。關鍵是要有種意識,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隨意輕信和盲目隨從,遇事與人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對方說了什麼許諾了什麼好處就輕信盲從。
2、切忌貪小便宜,對飛來的橫財和好處特別是不熟悉的人所允諾的利益要深思和調查,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3、必須冷靜,千萬不要慌張,一旦發現被騙,趕快想辦法及時掌握對方的有罪證據,迅速報警。要防止打草驚蛇,一方面裝做仍悶在鼓裡,隨時掌握對方行蹤;一方面查明對方騙財的流向及時報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