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主申請人年齡:32歲
國籍:中國
職位:設計師(工程行業)
准證:主申請人EP,家屬DP
學歷:國內普通大學本科
在新加坡居住的年限:6年
PR獲批時間:13個月
孩子情況:1個3歲男孩,1個8歲女孩
申請情況:夫妻學歷和收入都不高,條件比較普通,經過IAS潤色申請材料之後終於通過。

案例3)
主申請人年齡:25歲
國籍:馬來西亞
職位:教師(教育行業)
准證:SP
學歷:本地大專
在新加坡居住的年限:8年
PR獲批時間:6個月
孩子情況:沒有孩子
申請挑戰:英文不好不會準備材料,需要專業人士幫忙整理遞交,通過IAS的幫助,很快拿到綠卡。

不過凡事無絕對,別人的方法並不一定能套用在你自己身上,最好先揣摩一下ICA的標準是什麼。
1.了解移民局的選擇標準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去年在國會表示:「新公民要不與新加坡人有家庭關係,或是在這裡學習、工作或生活了一段時間。 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申請及遴選標準則主要根據他們是否承諾把新加坡當作家園,以及能否融入和對新加坡做出貢獻。」
2.準備一份足夠吸睛的材料
移民局一般還會採用橫向對比的方式,把經歷、薪資、准證類型一致的申請者相互比較,比如:EP和EP互相比較,和孩子一起申請的互相比較,等等…… 實際上,移民局是不會跨級比較申請者的,EP和SP之間就不會相互比較。 那為什麼申請難度還是居高不下?

要知道,移民局對你的了解都是來自於提供的資料,如果只是提交官網上列出的材料,又怎麼能夠起到吸睛的作用,讓你脫穎而出?
如果有額外的附加資料就不一樣了,例如:做義工的經歷,有分量的推薦信等等……
說實話,新加坡移民廳要花6-8個月時間來審核申請人的資料。 一定是相當仔細地評估,所以在申請時,需要特別避免資料不齊全、資料填寫錯誤、資料不符合規定等基本情況。 這就需要專業人士/機構的幫助, 他們還會根據你的個人經歷,幫你準備很多份補充材料,來潤色你的申請檔案!
(獅城鵬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