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新舊技術 年長者也能完成椎間盤置換手術


亞歷山大醫院設立本地首個脊椎行動保存與微創脊柱手術單位,並對現有的技術進行改良,讓出現頸椎問題的年長者也能完成椎間盤置換手術。
本地醫療團隊結合新舊技術,通過置換人工椎間盤的微創手術,讓出現頸椎問題的年長者,在手術後的一個月便能活動自如。團隊表示即便長者患有骨質疏鬆症,他們也適用於這種手術,成功率超過95%。預計每年可讓100名病患受惠。
58歲的余青其是一名倉庫的叉車司機,她工作時需要經常抬頭留意四周環境,將脖子扭轉到最大限度,導致頸椎關節退化。去年突如其來的頸椎問題影響了她的生活。病情嚴重時,她需要靠吃止痛藥才能繼續工作。
「去年5月感覺到肩膀疼痛,但沒有管它,之後就越來越痛,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剛開始是指尖麻痹,兩個月後就到手指麻痹。我一碰到水就會疼痛,這蠻困擾我的生活。」
余青其被診斷出頸椎磨損,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決定進行這款新型微創手術。
「那時候我真的是很痛苦一洗手痛, 完全手沒有力,沖涼、洗頭都很困擾我,我就在想難道我的一生就要這樣過嗎?」

進行椎間盤置換手術的外科醫生與兩名患者。(圖:亞歷山大醫院)
名為脊椎行動保存與微創脊柱手術由亞歷山大醫院的兩名外科醫生創建,過去一年多已治療了上百位病患。醫生表示以往如果出現頸椎問題,患者只能進行傳統的脊柱融合術緩解疼痛,但手術後脖子的活動受限。
過去椎間盤置換手術並不適用於骨骼強度不夠以及關節僵硬的人身上,這項新技術可以讓80%有頸椎問題的患者受益,包括年齡在6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團隊也正把技術調整到更適用於亞洲人,以增強手術的效果。
亞歷山大醫院脊椎行動保存與微創脊柱手術署主任夏輝穎說:「加上以前原有的技術主要著重於全部和均勻地松解,把它所應該要承受的壓力減低到最少,不但緩解他們的症狀還能夠保留,或者是給他們原有以前年輕時候的動作。」
目前夏輝穎醫生正在跟國際設計團隊合作,定製更適合亞洲人尺寸的椎間盤人造關節,增強手術效果。
亞歷山大醫院設立本地首個頸椎行動保存與微創脊柱手術單位,為備受脊柱退化困擾的年長病患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