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表示,由於新加坡已成功過渡到與 Covid-19 一起生活,因此不太可能在這裡重新實施大流行限制。
他們指出,即使新的冠狀病毒變種不斷出現,這種病毒也不太可能被消滅。
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系列旨在阻止 Covid-19 傳播的與大流行相關的限制措施被取消,例如在大多數公共場所強制佩戴口罩、接觸者追蹤和訪問設施的疫苗接種證明。
自 11 月 7 日以來,衛生部已停止報告每天新增的 Covid-19 感染病例,而是選擇本地病例的 7 天移動平均值作為更準確的感染趨勢指標——一種不太容易出現日常感染趨勢的指標。日波動。
衛生部長王乙康於 11 月 8 日宣布,醫院將不再需要為 Covid-19 患者留出整個病房。
相反,這些患者將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管理,那些被評估為有傳播傳染病風險的患者將被安置在隔離床上,就像目前的做法一樣。
傳染病專家許立陽副教授說,這使 Covid-19 住院方案與流感等其他病症保持一致,流感等病症除了在短暫的情況下沒有隊列病房外,並指出這有助於緩解醫院的緊縮情況。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副院長認為,共和國採取的舉措是適當的。
「我相信總會有人認為這些措施採取的速度太快或速度太慢,」他說。
然而,許教授說,採取措施的結果是該國已設法恢復正常,沒有過多的死亡或醫院不堪重負。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學會主席保羅坦比亞教授說,由於新加坡是世界上連接最緊密的城市之一,限制可能沒有提前取消。
他補充說,在大流行之前,每天都有數十萬人越過該國的邊界。
他說,取消大流行病措施將使新加坡能夠專注於「並沒有因為我們有大流行病而消失的非常現實的問題」,並指出諸如糖尿病和全球結核病病例上升等問題。
雖然醫院不再需要為 Covid-19 患者留出整個病房,但對探訪醫院和住宅護理設施的限制——包括將探視時間限制在 30 分鐘和每天只允許患者兩名預先指定的探視者——已延長至 11 月 23 日。
Tambyah 教授表示,這可能是為了防止患者成為超級傳播者並感染大量訪客,儘管他指出這可能會延遲患者的出院計劃並影響他們的情緒。
「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我看到很多老年人在看到並抱著他們的孫子時臉上都放光了。螢幕圖像在恢復過程中並不完全相同,」他說。
專家表示,雖然該國可能還會經歷另一波冠狀病毒感染,但不太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病例。
Hsu 教授說,儘管採取了旨在遏制其傳播的最低限度措施,但由 BA.4、BA.5 和 XBB 亞變體引起的感染浪潮並未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因此,我謹慎樂觀地認為,我們不太可能在未來經歷像 Delta 和最初的 Omicron 浪潮中發生的事情,」他補充說。
Tambyah 教授說,嚴重感染激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並指出大流行性病毒通常會進化為更易傳播但毒性更低。
他指出了西班牙流感——據估計已導致全世界多達 5000 萬人死亡——如何在 1920 年至 1957 年間演變成季節性流感的主要毒株。
「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在 Sars-CoV-2 上,因此即使病例數上升,也不應採取任何措施,因為嚴重病例數不太可能改變,」他說。
專家們說,Covid-19 不太可能被消滅。Tambyah 教授說,很明顯,如果不進行廣泛的封鎖,就不可能消滅 Covid-19,這將造成「巨大的人力成本」。
「我不相信我們可以從新加坡消除 Covid-19,就像我們無法消除流感一樣,」Hsu 副教授說,但他指出這種疾病已經達到地方性流行。
他補充說,疫苗和自然免疫力削弱了感染的影響,而且大多數人的心態已經改變,因此圍繞 Covid-19 不再存在「恐懼流行病」。
「我相信我們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經認為 Covid-19 不是什麼『大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一比例自然會增加,直到我們認為 Covid-19 與其他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沒有什麼不同,例如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