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德海事網4月14日消息,近日,新加坡第13屆海事論壇於新加坡海事周期間於新加坡麗茲卡爾頓酒店舉行。航運業內多位知名大咖與現場400多名來自全球各界的航運人士分享了他們對全球貿易和海事科技發展等各方的見解。
航運相關論壇,不管是在新加坡、香港、倫敦、紐約、漢堡、奧斯陸、還是希臘雅典,「中國因素」和「一帶一路」倡議一直是繞不開的熱門話題。
在新加坡第13屆海事論壇上,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部長陳振聲首先在主旨演講中就表示,國際貿易的前景面臨較多不確定的因素的影響,作為世界航運樞紐的新加坡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新加坡要想成功保持其全球航運樞紐的領導地位,實體貿易不應孤立存在,而應是包括數據、人才、技術和資金流動在內的全方位互聯互通。新加坡還需要通過加強金融、保險、大宗商品貿易和物流等相鄰領域的互補,擴大和深化其海事服務,並培養一批新加坡海事專家。此外,新加坡必須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貿易秩序。
實際上,互聯互通也是2019年新加坡航運周的主題之一。而談到互聯互通,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必然也成為了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陳振聲表示到,「對中國來說,隨著消費主義的增長,『一帶一路』倡議是確保其供應鏈和分銷鏈安全的重要途徑,需要基礎設施來滿足這一需求。這些發展將為航運業創造增長機會。」
太平船務PIL董事總經理張松聲在被問到怎樣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時表示,」需要跟大家說明是,作為PIL董事總經理的同時,我也是中遠海運集團的董事,關於一帶一路倡議,我首先認為美國對這個倡議是帶有偏見的,自2013年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新加坡是最早作出積極反應的幾個國家之一。
張松聲還介紹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大合唱,而並是不獨唱。雖然該倡議此前遭遇了一些國家或地區的不理解,一方面是因為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有著文化的差異,但中國方面對此也做出了調整並得到了其他國家的積極回應。張松聲認為這都是一個很正常的自然的過程,且「一帶一路」倡議是可執行的,並將使沿線多方受益。
在談到新加坡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的作用時,張松聲表示,新加坡可以起到連接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橋樑的作用。例如,新加坡成立了一個名為亞洲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Asia)的新政府機構,幫助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與企業合作,尤其是與新加坡以外的企業合作。此外新加坡還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相關項目提供項目監督、融資甚至仲裁等方面的服務。
張松聲總結到,「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必然的,其不是一個10-20年的工程,其甚至是一個能夠持續幾個世紀的大工程,我們都應該以非常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當然了這期間中國也要學會如何更好地微調「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