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盟部分農產品施加了關稅作為反制措施,以回應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徵收的高額關稅,這一政策決定是在2024年6月12日歐盟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擬徵收臨時關稅後做出的。

圖源:CNA
歐盟決定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48.1%的關稅,顯然超出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關於反補貼關稅的一般規定範疇,這被認為是一種高度保護主義和政治化的行動。為了反制,中國決定對歐盟的部分農產品施加關稅,同時還包括對紅酒、空客及其零配件和相關服務加征關稅。
為什麼是農產品
中國在電動汽車進口問題上與歐盟的貿易爭端中,選擇了糧食作為反制措施,這一選擇凸顯了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歐貿易關係發生的巨大變化。中國迅速提升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心的研發強國,與此同時,歐盟雖仍然出售了大量汽車和飛機,但其劣勢越來越大,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的則是更傳統的消費品。

圖源:CNA
此前,中國已經對涉嫌傾銷白蘭地展開了調查,法國向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施壓,要求向中國徵收汽車關稅。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薩瑟蘭表示,選擇豬肉會影響德國,可能是「對馮德萊恩的人身攻擊」。
歐盟或許沒有反制手段
薩瑟蘭還預計「乳製品、奶酪和其他食品將遭到調查,這些食品是法國和義大利的典型出口主食」。2023年,這兩個國家食品和飲料貿易順差約為60億歐元,十年內增長了六倍。在那段時間裡,隨著國內補貼的削減,歐洲農民增加了他們的羊群,以服務於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
「當一位歐洲領導人去北京重新開放牛排市場時,他們必須送一份禮物作為回報。」歐盟委員會前首席農業貿易談判代表約翰·克拉克表示,「我們賣給他們比雷埃夫斯港(希臘),他們買羊乳酪和酸奶。」

圖源:FACEBOOK
關稅限制布魯塞爾的問題在於,歐盟沒有太多可以阻止的措施,它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以確保綠色環保的成本不會增高。歐盟還需要中國製造的電池來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在美國的壓力下,荷蘭已經停止了先進晶片製造機器的出口。
通過施加關稅,中國可以試圖促使歐盟重新考慮其對電動汽車的關稅政策,尋求更加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此外,這也展示了中國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時的堅定立場,同時也提醒其他貿易夥伴在採取類似保護主義措施時要三思。
中國對歐盟部分農產品施加關稅是針對歐盟不公平貿易措施的一次有力回應,體現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