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中國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分別簽署了互免簽證協議,讓東南亞黃金旅遊路線「新馬泰」三個國家實現了「說走就走」的便利。這一政策的出台,不僅讓出境游市場火爆,也讓出海創業者的眼睛一亮。

新馬泰的免簽,會不會加速創業者的出海步伐呢?我們來看看以下三個方面的分析。
01 新馬泰互免簽證,企業服務火了
根據媒體報道,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遊客赴新加坡旅遊的訂單量激增了近10倍。攜程的數據也顯示,同比去年,春節期間前往新加坡的中國遊客增長了超過14倍。同時,「去了一趟新加坡,破產了?」這一話題也登上了熱搜,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免簽政策不僅讓出境游火爆,也帶動了一系列出海市場的探索和企業服務的辦理,特別是在新加坡,免簽的便利讓更多人願意親自前往辦理個人和公司的相關業務。

之前新加坡個人簽證的辦理比較繁瑣,擔保簽證的費用較高,影響了客戶來新加坡辦理業務的意願,很多人只能選擇遠程辦理,免簽後,客戶更願意親自來新加坡辦理相關業務,我們的公司註冊業務和銀行開戶業務的諮詢量明顯增加了。
在免簽政策實施前,新加坡的簽證分為團體、旅遊、擔保、工作和過境等類型,除了96小時的過境簽外,其他簽證都需要提前申請,而且費用不一,其中最貴的工作簽證要花費8000元人民幣以上。除了要提供一系列的身份證明外,還要提交在職證明或3萬元以上的存款證明,新加坡也會對簽證申請進行嚴格的審核。商務簽證還要求提供邀請函或新加坡公司提供的V39申請表,或者邀請公司的商業註冊信息。
在免簽政策之前,除了96小時過境簽外,其他簽證都需要提前申請,最貴的工作簽證要話費8000元以上,且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身份證明,還需要提交在職證明或3萬元以上的存款證明,商務簽證還需要有邀請函或新加坡公司提供的V39申請表,或者邀請公司的商業註冊信息,新加坡會對申請進行嚴格的審核。
儘管個人簽證辦理如此複雜,但是對於很多想要出海創業的企業來說,新加坡仍然是他們的首選。新加坡的商業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優越,稅率低且稅收優惠多,這些都讓出海的創業者在新加坡註冊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02 新加坡免簽政策和財政預算案,助力出海創業

新加坡免簽政策對中國企業出海規劃和本地專業服務行業有利,雖然短期內不會引起相關出海行業的大爆發,但是長期來說會激發大家出海探索。如果新加坡能長期保持好感度,會持續幫助企業選擇出海新加坡。
而且,2024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也給出海新加坡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2024年納稅年度,企業可以得到50%的公司稅回扣,上限是4萬新元(約合21萬人民幣)。沒有享受到公司稅回扣的公司,在2023年僱傭至少一名本地員工,可以得到最低2000新元的現金津貼。對於出海創業者來說,新加坡的魅力將越來越大。
03 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的簽證,難易不一
新馬泰實施了免簽政策後,印尼也有意效仿,去年12月7日,印尼旅遊與創意經濟部部長桑迪亞加說,印尼正在考慮對中國等20國公民免簽入境,以促進旅遊和經濟。

印尼的簽證有幾種類型,包括落地簽、電子落地簽、商務電子簽和一年多次商務電子簽等,費用都在200元人民幣以上。除了落地簽,其他簽證都要提前申請。電子落地簽要在印尼移民局網站申請,落地簽要在入境櫃檯申請。
印尼簽證的不方便之處,電子落地簽可以直接機器過關,但是申請網站和付款經常出問題,雖然有修復過,但問題還是很多,經常出現登陸不上去的情況。
櫃檯辦理落地簽也要排很長的隊,機場出關的等待時間也較長。如果印尼能免簽,對創業者來說肯定會省事很多。

對於出海創業者來說,越南是一個有著巨大人口紅利的市場,值得考察和拓展,但是越南的簽證辦理比印尼要難,電子簽、落地批文、另紙或商務簽證的辦理時間都在3-7工作日左右。
越南的工作簽證更是麻煩,正常流程要花2到3個月,所以很多工作簽證都是找專業機構代辦的。
而菲律賓的簽證則是最難辦的,讓一些創業者不敢輕易嘗試。菲律賓的簽證政策對創業者的影響很大,之前有一段時間菲律賓把2萬多個工作簽都拉黑了。
據說,菲律賓的長期簽證要先申請旅遊簽證,然後入境後再轉換成其他長期簽證。除了團體簽或者持有申根、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簽證的護照可以享受7+14天免簽外,個人申請者必須去北上廣和重慶的大使館面簽,而且每天的面簽名額有限,導致去年的預約搶號費用一直漲。
去年3月,社交媒體上還傳出菲律賓簽證要通宵排隊,免面試簽證代辦服務費高達1.3萬人民幣,簽證難度堪比英美簽證。
04 免簽影響不大,出海首選仍是新加坡
對於想要出海東南亞的創業者來說,免簽雖然是一個好消息,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如果要派人去拓展業務或者組建當地團隊,免簽會省去很多麻煩,但是如果真的有必要,簽證再難也是可以克服的。

從創業者的角度,出海哪個市場必然會考量綜合因素, 除了自身優勢、本地市場的競爭程度、匹配度等外,長期工作簽證的審批狀態、對初創公司的扶持、政策優惠力度等是出海創創業者更加看重的;對投資人來說,投資的重點或優先級必然是將市場規模、行業需求等考量排在首位。
新加坡憑藉其優越的營商環境,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經商環境排名,新加坡在8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未來五年料繼續是全球經商環境最佳的國家,成功吸引了眾多公司出海的首選市場,如瑞幸、蔡林記、聚興家、蕉下等中國品牌紛紛選擇在新加坡開出地區首店。
一些曾經離開新加坡的國際品牌,如香港的美妝連鎖品牌莎莎(Sasa),也在去年12月重新回歸本地市場。
新加坡2024年財政預算案對於出海創業者給予了極大的便利與優惠,除了50%的公司稅回扣、企業補貼外,還有企業融資計劃的營運資金貸款額提升:從30萬新元提高到50萬新元;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延長至2025年6月30日,這些都為出海企業和融入本地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05 出海東南亞,印尼和越南是數字經濟的新星
對於想要出海東南亞的創業者來說,印尼和越南是數字經濟的新星,兩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為初創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環境支持。

印尼和越南都是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數字化需求旺盛的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創新空間,這兩個國家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
印尼新任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安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印尼數字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政策主張,包括通過數字化手段擴大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支持數字經濟的初創企業、推動貸款機構為創意和數字工作者提供資金支持方案,同時承諾在未來五年內投入印尼1.5-2%的GDP以支持科技與數字化。
越南政府推出「企業家培養計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點對點的融資支持和法規政策諮詢,從2024年起,越南還將實施全球最低稅收,設立投資扶持基金,以鼓勵和吸引戰略投資者和跨國公司。
這些舉措將有助於印尼和越南的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也將為出海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便利,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對於想要出海東南亞的創業者和投資者來說,免簽雖然是一個好消息,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他們更看重的是東南亞國家的市場規模、行業需求、政策扶持等。
目前,東南亞多個國家與中國實現互免簽證,這是建立有意義、實質性、互利的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具體表現,展示出了擴大對外開放的誠意與決心,也將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社會往來,更是創業者對出海東南亞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