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很小,但如果你有一雙善於發現,勇於探索的眼睛,還是能有所發現。新加坡有不少很漂亮的道路,但它們一般比較難去,躲在深閨,但這樣也好,更為寧靜。
比如位於植物園附近的Arcadia Road,周圍有不少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黑白屋,這條路種滿了雨樹,甚至被列為Heritage road(遺產之路),

這條路上還有一棟很有意思的現代建築The Arcadia,建造於1983年,現在看一點也不過時。現在新加坡到處可見設有垂直花園和綠化的建築,但這公寓可謂是熱帶現代建築的先驅。

我一直覺是新加坡最美的一條路,是我將要介紹的這一條。如果有所謂的獅城十景,這裡可能能上榜。
先看看圖。

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都叫這裡九曲十八彎,過去在60年代,是新加坡大賽車的跑道,父親年輕時就曾經在這裡看過賽車,比F1還要早舉辦的賽車。



現在它是通往新加坡最難去,也最漂亮的蓄水池的一條安靜小路。疫情期間我經常來,因為這裡永遠安靜,沒什麼人,空氣好,綠意盎然,起起伏伏的馬路,能容許更多風景。


新加坡共有17個蓄水池,而貝雅士上段蓄水池是最難去,交通最不方便的,如果不開車,由最靠近的巴士站走路來回也要1小時。
來這裡了解新加坡的水故事再好不過了,因為水是新加坡的命脈所在,新加坡在二戰期間那麼快投降也和水有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吵來吵去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也是水問題。


我們花錢開發海水淡化設施,設置昂貴的新生水工廠,都是確保新加坡有足夠的水源,最近在東海岸公園公布的長島填海計劃,也希望通過優質的城市規劃,讓水成為我們生活休閒的一部分,並同時解決供水問題。

野生的竹蓀

當然這裡還有好看的次生林,除了能看見不少野生動物,比如本地的獼猴和野雞之外,還能觀賞到不少雨林植物,比如巨大無比的蘑菇,還有好幾次也看到了竹蓀。

全世界最大的蘭花老虎蘭的種子莢,也是巨大無比的


蓄水池也有不少受保留的老樹。
當然來到了那麼遠,也會順道兜去另一個也很難去的實里達蓄水池,這裡有個標誌性火箭塔,能眺望蓄水池的美景,也是七八十年代新加坡人的共同回憶。
當時新加坡的旅遊資源不豐富,父親也會開著車帶我們一家大小到這裡郊遊,火箭塔建造於1969年,設計反映了太空時代的美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太空時代設計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特別適合打卡的網紅樹。


以上婚紗圖來自網絡


以上是我拍的。
特別多人喜歡到這裡來拍攝婚紗照。這是新加坡過去常見的木麻黃,小時候,木麻黃的葉子就是我們的玩具。
原來,新加坡還有一些地方,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新加坡的水故事
我們將在12月25日(聖誕節,星期三,早上8點-1130am和下午1500到1830點)舉辦一場探索本地水資源的導覽,帶大家到以上兩個蓄水池了解新加坡的故事,和看看平時難得一看的風景,也能順道了解本地生態。
集合地點:newton地鐵站
全程包車
導遊老師:
葉孝忠,前《孤獨星球》指南出版人,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Ted講者、新加坡作家節中文活動策展人,目前從事教書、出版和寫作等。
他出版的暢銷書《食遇》《12345》分別書寫新加坡人文和美食,曾入圍新加坡文學獎。他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兼任高級講師,負責教授創意設計思維。他最新出版的《我給新加坡寫了一本馬來西亞》,寫馬來西亞的小眾景點,已經在書店上市。
他也經常帶團去吃榴槤,聽有趣的榴槤故事,目前正在打算撰寫一本關於新馬榴槤的新書。
收費:每人50新幣(小孩和大人同價),包含包車交通、導遊及深度人文和自然導覽。
由於當天是聖誕節,我們會為每個人贈送書籍盲盒,每一本書都不一樣,但都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書,比如葛亮的《燕食記》、劉子超的旅遊文學等,書籍種類包括繪本、詩歌、小說和遊記等。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以下二維碼入群了解和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