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告》日前發布,令人驚訝的是,中國香港在這份報告中的排名竟然跌落到了第二位,被新加坡以0.01分的微弱優勢超越。這是自1996年報告開始以來,香港首次失去了「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頭銜。
這個結果讓香港特區政府十分不滿,認為這份報告不公正,對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進行了不實的指責。

圖源:雅虎
9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發表聲明:「《基本法》第八十五條明確規定,香港特區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員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不受法律追究,香港特區法官的任免亦不受政治或其他無關因素的影響。
法院的判決書均列明有關決定的詳盡理據並發布於司法機構的網站上,公眾可隨時查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項基本原則在香港得到充分保障,針對香港司法機構獨立性以及公正性的指控是毫無事實根據的。」
那麼,為什麼香港會在這份報告中失去第一名呢?為什麼香港會對此如此敏感和憤怒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香港輸在哪裡?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信息,這份報告是由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聯合編制的,主要評估了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在五個方面的經濟自由度:法律制度與財產權、國際貿易自由、監管、政府規模和穩健貨幣。
在這五個方面中,香港只有在「法律制度與財產權」這個項目中表現不佳,評分下降了0.2分,從8.9分降到了8.7分。而新加坡則在這個項目中得到了9.1分,高出香港0.4分。
報告中指出,「香港司法獨立和法院公正性的信心減弱」,並提到了2019年發生的反修例運動和2020年實施的國安法等事件。
這就是香港輸給新加坡的關鍵所在,而香港政府也正是對這一點表示了強烈的反駁和抗議。
香港為什麼那麼在乎?
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香港要那麼在乎一個外國智庫做的一個報告呢?只是在一個方面下降了0.2分而已,其他方面還都保持了高水平,甚至有所提升,為什麼要對此如此生氣呢?
香港能不能不理會這些外國人的評價呢?就像內地的一些大學退出了國際大學排名那樣,憑什麼要在別人的規則下被評判呢,只要我們自己有信心,我們自己也可以出個報告,把全球經濟體的自由度也排個名,那不是我們說誰第一誰第一嗎?這樣多好!

圖源:雅虎
還真不行,因為香港本身就是這套系統的一部分,香港目前也無法擺脫西方價值觀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影響。
這份報告從發布以來26年,香港一直都是排名榜首,香港在對外宣傳的時候,也都一直很驕傲自己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成績。
這一次看起來成績下滑並不大,只與第一名的新加坡相差0.01分,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香港最擔心的,是這套系統的操控者以此為緣由,逐年針對香港的評分進行「子虛烏有」的評判。
那麼就會對於香港的國際聲譽造成影響。香港的國際聲譽,是香港經濟的命脈。如果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一直下降,那麼將是致命的打擊。
香港為什麼那麼依賴國際聲譽?
香港的經濟體制是資本主義,這是「一國兩制」的結果,讓香港在回歸後仍然保持了50年不變的制度,也許以後也不會變。
但是資本主義也有不同的類型,有些國家像英國和美國是核心資本主義,而香港是附屬資本主義,跟著他們走。香港的特點就是低稅收、市場自由、政府小、企業大、規則國際化,就是所謂的「自由港」。
香港的「自由港」優勢,主要是跟西方已開發國家有關的優勢,比如貿易、資本網絡。香港的貨幣以前跟英鎊掛鉤,現在跟美元掛鉤,為了穩定匯率而放棄了自己發行貨幣的權利。連貨幣都這樣,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香港沒有什麼資源,除了「自由港」的優勢以外,沒有其他能夠出口的產業,以前香港還有一些輕工業,後來都轉移了。現在香港的兩大經濟支柱是金融業和轉口貿易,這兩大行業也都是建立在「自由港」的基礎之上。所以「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這樣的國際聲譽,對香港經濟非常重要。

圖源:雅虎
香港發展起來的時候,靠的是做全球資本、貿易在亞洲的中轉站,改革開放後,香港更是成為了中國內地和全球市場之間的資本運營中心,很多內地的錢通過香港去投資國際市場,很多國際的錢投資內地時也都要經過香港。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最自由的經濟體,一直都是競爭對手。資本流動是有得必有失的,一筆錢流到香港了,新加坡就少了一筆。過去,香港靠著「背靠大陸,面向世界」的優勢,一直都比新加坡強,是亞洲第一金融中心,但是最近兩年,資本更傾向於選擇新加坡。

圖源:雅虎
2023年2月9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公布了2022年的年度投資數據。新加坡2022年吸引了225億新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比2021年增加了90.7%,創下了歷史新高。
看到新加坡在「自由經濟體」排名上超過了自己,看到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位置要被奪走,香港人怎麼能不難過呢?香港要反擊,要對這種「憑空捏造」的評價進行嚴正聲明。當然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香港的「自由」繼續保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