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打算到牛車水年貨市場買年貨嗎?(聯合早報)
就要過年了,你開心嗎?
農曆新年越來越近了,但年味越來越少,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感。
所謂的年味,可能是對農曆新年的一種期待:
除夕夜跟家人圍爐,吃一桌子豐盛的年菜;平時已過了八九點鐘就被趕著去睡覺的孩子,到了除夕夜要守歲,難得多遲睡都沒人過問,當然要玩到筋疲力盡才入睡;大年初一,一家人穿起新衣新鞋,出門拜年去;最快樂的要數孩子們,左手領紅包,右手抓零食,大人也沉浸在節日的歡愉氣氛里,只講親情友情,不談公事國是。
多麼美好,甚至夢幻的情景,對吧?就可惜有點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意味。
先從牛車水的年貨市場說起。
福建賀年歌曲唱著「給你興、興、興,給你旺、旺、旺,給你發、發、發」,今年的牛車水年貨市場攤主卻對媒體訴苦,興旺發恐怕輪不到他們。

農曆新年來臨前大約兩周,牛車水年貨市場還有攤位待租。(視頻截圖)
距離農曆新年大約一個半星期,他們的生意比去年同期少了多達三成,年貨市場甚至還有攤位待租。
原因也不是最近的多雨天氣這麼簡單:除了藉助兌換率的優勢,越過長堤掃貨,更多人也選擇在網上購買年貨。
無論是新年裝飾,還是肉乾鮑魚,網購既能送到府上,又免去到牛車水年貨市場人擠人的麻煩。
這「人擠人」的現象其實還挺妙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到牛車水跟其他人摩肩接踵,認為這樣才能「感受新春氣息」。
問題是,他們似乎都很專心致志,只感受氣氛,面對琳琅滿目的年貨卻絲毫無動於衷,怪不得攤主們個個發愁了。

大家的團圓飯是出外還是在家享用?(Artyzen)
好,不去年貨市場,團圓飯總是得吃吧?
話雖不錯,但要團圓、要吃得豐盛,又何必等到大年除夕?
新加坡豆點大的地方,即使是從毗鄰新馬第二通道的裕廊西到東部的樟宜工作,頂多不就是舟車勞頓嘛,完全沒有離鄉背井這回事。
就算是為了工作而遠赴其他國家的人,在網際網路時代里,一天視訊通話幾次都不成問題,大大緩和了家人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
過去一道道別具意義和特色的年菜,現代人不見得有時間和精力準備(大家不妨注意一下,除夕當天,有多少人到了吃團圓飯前的最後一分鐘還在工作),更多是上餐館解決,或是在僅有的時間裡匆匆湊齊。
紅包就更別提了,以後如果大家都互送電子紅包,恕紅螞蟻直言,不如別送了。
原因很簡單,所謂的電子紅包就是通過銀行網上服務轉帳,跟平時沒兩樣,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這麼做。

收到這樣的電子紅包,你會有什麼感想?(大華銀行提供)
拜年時忘了開啟手機的年輕人,會不會以為沒收到電子紅包而心下嘟噥,回家查看轉帳記錄才發覺錯怪長輩?
雖說環保課題總會凌駕於傳統習俗之上,以「如新鈔」取代新鈔包紅包的做法還能接受,但要完全過渡到電子紅包,紅螞蟻目前只能以這張老梗圖做回應:

(網際網路)
農曆新年這個傳統節日什麼都好,就可惜緊扣祖先的生活方式,現代人卻已漸行漸遠。
舉「年獸」這個與農曆新年相關的傳說為例,太古時期的人們為了防備它,想出了一系列應對方式,這些都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新年習俗。
據中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介紹: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年獸」固然只是個傳說,但現代人比起古人幸福太多,選擇也多了太多,過年似乎也變成了一種選擇,不再是過去那個大家引頸期盼的特別節日。
在物質生活富裕、只要願意隨時都能團圓的今天,隨著年貨市場貌似日漸沒落,團圓飯、穿新衣逐漸失去傳統意義,紅包又從紅紙包著的鈔票變成手機顯示屏上的一堆數字時,農曆新年會不會淡化成大家一起出國旅行的好時機?甚至只剩下一種姿態,有一天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只能在歷史課本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