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作為亞洲的生物技術與醫藥中心,新加坡擁有一套完備的戰略優勢體系,吸引了全球領先的巨頭,全球排名前10的製藥公司中的8家在此設有工廠,以及眾多初創企業的湧入,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圖源:雅虎
新加坡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發展歷程
新加坡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新加坡政府開始重視生命科學的研究,並投資建設了生物技術中心(Biopolis)和生物醫藥園(Biomedical Park)。
進入21世紀,新加坡政府將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作為戰略產業,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計劃,如生物醫學科學計劃(BMS)、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RIE2020)、醫藥創新計劃(PIPS)等,旨在打造全球醫藥與醫療技術製造基地,以及全球人類健康領導中心。

圖源:雅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已經成長為亞洲最大的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集群之一,2021年新加坡生物醫藥產業總值約為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高達4%,成為除電子產業外的,第二大主導產業。
集先進的研發、生產和商業運營為一體
全球排名前10的製藥公司有8家在新加坡設有工廠,全球前10的藥物(按收益排名)中有4種在新加坡生產。新加坡的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集先進的研發、生產和商業運營為一體,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戰略優勢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01 具有競爭力的製造基地
藥品和生物醫藥是新加坡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全球前10的藥物(按收益排名)中有4種在新加坡生產。政府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和補貼,以吸引和留住國際知名的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在新加坡建立或擴大其生產基地。
新加坡擁有80多家製藥和醫療器械製造廠,僱傭了2.4萬名員工,為全球市場提供各種產品,包括活性藥物成分、藥物產品和生物藥物物質等。新加坡的製造基地具有高效率、創新和靈活的特點,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同時也受益於新加坡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透明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02 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
新加坡擁有一流的科研機構和人才,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研發支持。新加坡政府在衛生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投入了40億新元的公共部門研究資金,建立了多個專業的研究中心,如生物科學研究院(A*STAR)、實驗藥物發展中心(EDDC)等,以協助本地和國際企業進行創新的藥物和診斷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
新加坡還與全球知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共同開展前沿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技術轉化的機會。

圖源:雅虎
03 前瞻性監管
新加坡的監管環境既保證了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鼓勵了企業進行創新和探索。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是新加坡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機構,負責審批、註冊和監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安全、質量和有效性。HSA與國際藥品監管機構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協調,參與了國際藥品監管協調組織(ICMRA)和國際醫療器械監管論壇(IMDRF)等多邊合作平台,以促進全球監管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HSA還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建立了雙邊合作關係,如與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簽署了藥品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MOU),以加強兩國在藥品監管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試驗和開發的空間。
04 融資有效性
新加坡擁有一個活躍和多元化的融資生態系統,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新加坡擁有眾多的本地和國際投資者,包括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戰略投資者和家族辦公室等,他們對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投資意願。
新加坡政府也通過各種基金和計劃,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提供了公共資金的支持,如起步企業投資(SEEDS Capital)、生物醫藥創新基金(BIF)等,以幫助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獲得融資和擴大規模。
此外,新加坡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也為生物技術與醫藥企業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務和市場准入,如新加坡交易所(SGX)就是亞洲最大的生物技術上市平台之一。

圖源:雅虎
05 豐富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
新加坡的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不是一個孤立的島嶼,而是一個與全球緊密相連的網絡。
新加坡擁有一個完善和協同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新加坡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涵蓋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再到商業化的整個價值鏈,包括政府機構、科研機構、醫院、大學、合同研究組織(CRO)、合同製造組織(CMO)、合同開發和生產組織(CDMO)、專業服務機構等。
這些合作夥伴之間相互協作,共享資源和信息,形成了一個有利於創新和商業化的生態系統。新加坡還與全球的合作夥伴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如與美國、歐盟、中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多項雙邊或多邊的合作協議,以促進技術轉移、市場准入和人才交流。
06 強大的人才儲備
新加坡的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新加坡擁有一批高素質、多元化的人才隊伍,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訓,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提供了核心的競爭力。
新加坡還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研究人員、企業家和管理者,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帶來了新的視野和經驗。新加坡政府也通過一系列的人才發展計劃,如生物醫藥領域的獎學金、研究員計劃、創新者計劃等,以支持本地和外籍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生物技術與醫藥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新加坡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代表性初創企業案例
新加坡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不僅匯聚了諸多全球領先的巨頭,如輝瑞、默克、諾華、強生等,也是眾多生物技術與醫藥初創企業的搖籃,他們在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不同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發展創新活力和潛力。以下是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初創企業案例,他們都在生物技術與製藥產業的不同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Albatroz Therapeutics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於2020年,由Fred Bard博士和Rajesh Chopra博士聯合創立,專注於開發針對降解細胞外基質(ECM)的新靶標的治療。新型ECM的降解在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如實體瘤和關節炎。
該公司在2021年4月獲得了由Outram Bio和SEEDS Capital領投的3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用於加速ATX-101的臨床開發,該公司還在同年獲得了安進在新加坡頒發的首個「金券」獎,以表彰其科學和商業計劃的可行性,同時獲得了NSG Biolabs提供的設備齊全、經過認證的BSL-2實驗室使用權限和與安進科學研發業務深入聯繫的機會。
Albatroz Therapeutics是新加坡蓬勃發展的生物技術產業中一個令人興奮的例子。


Allozymes
一家新加坡的合成生物學初創企業,旨在通過結合數據和生物學的力量,並利用其專有的微流體技術開發了下一代酶工程平台,以篩選和設計用於食品、化學和生物醫藥應用的酶。
Allozymes選擇與淡馬錫基金會旗下的投資平台Xora Innovation合作,將總部設立在新加坡。
聯合創始人Peyman Salehian博士表示:「新加坡政府對深度科技初創企業的支持激勵我們這些創始人,通過全球網絡不斷向前發展,新加坡從20世紀90年代就在生物製藥領域占據領導地位,再到對農業食品技術創新的持續關注,可以幫助我們進入跨行業的區域生態系統。」


蜂鳥生物醫藥
是新加坡的生物技術公司,主要針對疑難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發精準的治療方案。該公司已經成功地開發了一些針對特定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候選藥物,如針對肺癌的HB-201、針對乳腺癌的HB-202、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HB-203等,其中一些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蜂鳥生物醫藥於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成立幾年,便於2021年獲得了由諾和諾德控股公司領投的1.25億美元C輪融資;2022年,成功將其辦公場所與研發地遷入新加坡科學園,占地3,700多平方米,這也是彼時疫情背景下,在新加坡成功達成的最大一筆生物科技交易。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和產業界對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支持和推動。具有競爭力的製造基地、強大的人才儲備、源源不斷的融資機會,造就了新加坡成為生機勃勃的創新熱土,未來,將有更多優秀的生物企業嶄露頭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