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中國網友發現成都春熙路上的新加坡品牌小CK大打折扣,於是趕忙買下了心儀的包包。誰知回家細細查看後發現,竟然買到了山寨貨!

正品的小CK英文應該是CHARLES & KEITH,而他買到的是「CHERLSS & KEICH 」。僅僅與小CK相差3個字母的「CHERLSS & KEICH」,從LOGO到設計到門店陳列都與新加坡小CK幾近相同。
網友馬上要求退貨,但是卻被商家強硬拒絕!於是他索性就將包包擺在店門口,提醒往來遊客,這家店是山寨的「假CK」。

新加坡本土品牌CHARLES & KEITH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家成立於1996年的服裝零售商,產品包含鞋履、包袋、皮帶、太陽眼鏡、手環等各類時尚配飾,是遊客來新加坡必買「特產」,被親切的稱作小CK。

近年來,小CK在中國許多百貨中都開設門店,作為造型時尚設計新穎的海外品牌,小CK大受中國人歡迎。事件迅速引起了中國網友的熱議,不少人紛紛將自己的遭遇發上微博。

原來除了「CHERLSS & KEICH」還有「CHARLES KAIEN」,與新加坡小CK極為相似。

來源:直播成都
還有「CHANRS & KEATN」,26個字母切換自如,你能找出這家店和平日裡逛的小CK有什麼區別嗎?

連商標設計都如出一轍,「CHETOES & KAITH」展示著超極模仿秀。

偌大的店面上常年貼著折扣廣告。

但是輸入它註明的網址點擊一看,網頁都打不開。

這一連串的英文LOGO,識別起來仿若玩起了「大家來找茬」的遊戲,一寨更比一寨強。某些消費者投訴網站上充斥著對這些商家的投訴。

但是這些門店依然有絡繹不絕的顧客臨門。

這些商戶改換字母,註冊成功,小CK若要維權,成本巨大。一系列的海外品牌在中國維權,結局都不盡如人意。
相比起更早之前能讓人一眼就看穿的「耐克王」,「阿迪王」,NBA球星麥可喬丹曾經層層上訴最終仍然敗給了把扣籃經典剪影印在鞋上的中國喬丹體育。

去年,日本MUJI無印良品敗給了北京的無印良品,賠償數十萬人民幣。

日本MUJI品牌註冊於1980年

與之幾乎一樣的中國品牌無印良品
如果上個月不是「怡口蓮」告了「怡口蓮」,你會不會以為怡口蓮只是簡體中文版的進口糖果,而並不是產自中國廈門一家小公司。

其實,中國品牌也曾是受害者。「同仁堂」商標曾在日本被搶,天津著名老字號「狗不理」也曾在日本遭搶注,絕非個案!而這些商標搶注人,向中國商家漫天要價,要求中國商家支付一定的費用方能贖回商標的使用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CK被頻繁地「山寨」,估計也是躋身國際知名品牌的一種「待遇」。
